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批评的艺术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合理的、适度的惩罚同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谈谈在教学中运用批评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相似文献   

4.
滴水穿石     
《快乐阅读》2013,(29):9
为了追求"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李镇西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09,(1):58-59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刊撷英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另外,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现为人的一种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概念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以往优点的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得当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3,(1):53-5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说,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而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对学生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只能"夸"不能"骂",但我认为惩罚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甚至在目前的这种教育情况下应大力提倡。本文从学生心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从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惩罚教育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12.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虢代强 《班主任》2012,(5):48-49
正当今社会中普遍倡导"赏识"教育,但笔者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还应重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为惩罚在很多时候更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一个人犯错后,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害怕,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即以愧疚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以获得心理平衡。即使是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具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惩罚具有劝善效应、激励效应和警他效应等积极的心理效应。究竟教育中"可不可以惩罚"?"该不该惩罚"?"会不会用惩罚"?文章从惩罚的法律要求、道德要求和实施惩罚的艺术性分析了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影丽 《文教资料》2012,(3):139-141
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的呼声中,不断出现另一种声音——惩罚教育。教育要不要惩罚,能不能允许惩罚?对于多年来屡禁不止的校园惩罚现象,是绝对地、无条件地禁止,还是作为一种存在,一种形式来承认和研究?通过经验学习,作者结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阐述了对惩罚教育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教师稍给学生一点"颜色"就会遭到如体罚、变相体罚、损伤学生心理等言论的攻击,导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变得步履维艰,陷入了软弱单一,无为低效的困境。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它是以爱为前提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在班级管理中掌握艺术的惩罚手段,奖惩相结合,将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源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1-17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有一定的可行性教育,是激励也是规范,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要有。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得用到批评。  相似文献   

18.
近日,拜读了《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刊发的冯王月、汪文的一篇文章《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文中指出,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普遍意义上讲,教育是一个在多视角的理论指导下,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与方式而实现育人目标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要完成“育人大厦”的构建,需要有多种科学的施工手段,其中“赏识”和“惩罚”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赏识教育与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理念的升级,惩罚教育愈来愈被鼓励教育、赏识教育替代,渐渐淡出了教育市场.这应该是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做事经常表现出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两极化倾向.几年来,教育领域由于几乎放弃了惩罚教育,谈"罚"色变、战战兢兢,于是种种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教育出现各种尴尬局面,于是提醒我们要重新认识惩罚教育、审视惩罚教育的价值.把...  相似文献   

20.
赏识惩罚有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 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对于许多中小学大搞赏识教育、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象,孙云晓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孙云晓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是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赏识教育来否定惩罚教育呢?我认为,它们二者非但不互相排斥,而且还有许多的共性。1.都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何时采用赏识教育,怎样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惩罚,赏识或惩罚要达到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