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审视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要么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分关注语言点忽视整体结构。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找准文本切入点,整体细品文本,挖掘文本内涵三个维度进行文本解读研究。在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本解读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达到深层理解、灵活运用语言及体会文本中折射出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2.
读毕肖普     
为了读者走近名家、了解名家、学习名家、记住名家,本刊专门开辟了"解读名家"栏目,刊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精简的篇章、真实人文历史,美妙语言艺术来解读中外古今文学艺术大家。近期本刊已连续刊发著名诗人、复合型学者魏丕植教授解读百位名家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因此,本刊在之后的刊物中将继续刊登魏丕植教授的相关文章,同时欢迎艺术家、学者积极参与解读名家,讲出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当下,文本细读的大旗在小学语文界高高飘扬。什么"广式解读"、"深式解读"、"多元解读"……解读的视角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诚然,这些见解不乏真知灼见,但似乎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文本解读目的何在?教师又该如何解读?反观我们现今的语文课堂,"得意而失  相似文献   

4.
读策兰     
为了读者走近名家、了解名家、学习名家、记住名家,本刊专门开辟了"解读名家"栏目,刊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精简的篇章、真实人文历史,美妙语言艺术来解读中外古今文学艺术大家。近期本刊已连续刊发著名诗人、复合型学者魏丕植教授解读百位名家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因此,本刊在之后的刊物中将继续刊登魏丕植教授的相关文章,同时欢迎艺术家、学者积极参与解读名家,讲出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在备课时为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可见,文本解读不是教师在文本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是努力寻找阅读课堂上的支撑点。无法进入阅读课堂的文本解读即使再具有独特见解,最多也只能作为教师自己的解读储备。正因为如此,在文本解读中,教师需要抓住教学重难点、语言训练、学习方法等支撑点开展,这样的文本解读才能构建起高效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以本体论阐释学理论为基点,由过去只注重解读作家—作品转向文本—读者的探究。这一重大转移开辟了文本解读的新时代,促进了文本解读观的多层面变革:即解读本质观,将文本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解读对话观,把文本解读作为文本与读者"主体间性"的对话;解读建构观,把文本解读视为对意义的开放的理解创造,文本对读者是不断敞开的;解读体验观,认为解读即体验,体验即意义的生成,解读是通过读者的体验显现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8.
童仕林 《教师》2011,(10):65-65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或曰“文本细读”)成了热议的话题,反映语文课开始理智地关注文本本身了。所发表的见解,有的主张解读文本要有深度、广度,人文内涵对学生要有哲理性、文化性的启迪,有的则着眼于教学方法层面的方方面面……总之,众说纷纭。这些见解不乏真知灼见,但似乎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文本解读,到底应该指向哪里?教师应该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解读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凭借文本与编者、作者进行的阅读对话。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必须经过三个层面:一是正确的解读,二是准确的解读,三是有创意的解读。正确的解读是文本解读的基础,要求包括了读准字音、读通文本、弄清词义、理解大意等等;准确的解读建立在"正确的解读"的基础之上,是文本解读的第二层次,要做到字、词、句、段、篇贯通融合;创意的解读是对文本全面、深入、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文本解读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完成对作者笔下的情景、人物等的交流,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培养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工作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采用多维度解读文本的策略,意在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规范、深化文本解读离不开对文本背景、编写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探究,应当将这些融人到我们的文本解读意识之中,内化为我们的阅读视角与品质。从而深化文本解读,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教材文本,不要说学生,就连不少的语文教师也是决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的。对于文本中的一些传统见解和解读,我们也往往是奉为圭臬,不敢违背。其实,人无完人,文无完文。只要我们敢于质疑,用心发现,即便是再经典的著作,也难免会有瑕疵;即便是再精辟的见解,也可以多重解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敢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把这种质疑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我。一、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课前"文本解读"不够,教师对文本语用点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课上又如何能外化实现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本解读"的诠释、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作为语文教师要如老中医"望闻问切"那样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文本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也是师生对话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语言修养、人文素养的孵化器。但当前的文本解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缺乏所谓"裸读"的能力,对教参、权威解释等有过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意识,缺少文本解读的方法,必将难以对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作出正面的示范;二是文本解读受到文本中心论和传统解读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区分文艺学视角的专家解读和课程论视角的教学解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7.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解读文本,接受美学理论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运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总体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家写出的只是文本,文本潜在包  相似文献   

18.
对于教材文本,不要说学生,就连不少的语文教师也是决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的。对于文本中的一些传统见解和解读,我们也往往是奉为圭臬,不敢违背。其实,人无完人,文无完文。只要我们敢于质疑,用心发现,即便是再经典的著作,也难免会有瑕疵;即便是再精辟的见解,也可以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是语文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离开了这一步,那些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流程、方法、技巧等等,也就完全成了无源之水. 文本解读有其客观性,但又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文本解读有其确定的一面,但也有其不确定的一面;文本解读需要源于文本、尊重文本、回归文本,但又不能完全就事论事地拘泥于文本,还要有适当的延伸和超越.所以,文本解读要把握好一个"虚"和"实"的尺度,不能绝对"虚无"地去解读,而要更相对"实在"地来研磨,这就是文本解读的"精魂".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当代社会崇尚自由、个性、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需求;二是针对新课改以来出现的"泛人文""轻文本"语文教学倾向的一种反拨;三相关学科理论的快速发展。由于语文教育面临较复杂的教学要素和情境,"文本的教学解读"比"文本的常态解读"更复杂,应立足于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防止文本误读、片面解读、阐释循环、过分深度解读、无边界解读、无方向解读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