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仕林 《教师》2011,(10):65-65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从文本的解读、动态生成的教学观等视角进行思考和预设,以期在课堂上能高效地教学. 一、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关注教学预设 语文教师高质量的文本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围绕专题模块的主题,确立与文本价值相一致的价值取向,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切入文本的最佳途径,这是教学预设中最应关注的要务.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指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高度。我们教师在课前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从而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预案。有效的教学预设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准确把握教材,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学生的心思,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可以从解读文本的整体,解读文本的重点句,解读文本的关键词等三方面到有效预设,使我们的解读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成就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对教学文本的解读,可以根据时段与主体的变化,分为备课解和导学解读。备课解读是上课前教师准备教学内容和寻觅教学路径的过程,备课解读越充分,越利于一线的教学;导学解读是教师作为课堂里“平等中的首席”,根据学生学情、自身优势及文本特点.实施课前预设,以促成学生的自主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此所说的文本特指语文学科的教材,它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其中一座桥梁。教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心、认真的解读,从而形成课堂预设,使知识有效地通过教师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知识河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经历从"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才能使文本成为自己美丽的倒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却经常性缺失,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价值回归。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要义,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文本生命的美丽。通过欣赏文本的语言美、艺术美、思想内容美,来感受文本生命,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受语言温度,联系单元整体,学会知人论世,使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与文本统一起来,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厚重。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对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审美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文本解读的个性化、精准度等.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做到高屋建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精彩的文本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本文主要谈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中来。本文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涵养"三气",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本。一、文本解读接地气在课堂文本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花了很多功夫,解读很详细,但是学生却往往难以听下去,或者说不怎么感兴趣。归根究底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文本解读深度,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2.
正一般地,凡是以课堂作为载体,学生在教师引导行为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并评价的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文本解读"。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都是师生互动的载体。教师在静态文本的范围内进行课堂设计,而学生在固定文本的认知里实现预设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更为科学及有效的解读呢?一、以趣导学,促使学生走入文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主动性,首先要将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27):1-2
阅读就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些都会随着时间发生着许多变化。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随班就读的智障生,在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述和发现,都比不上正常学生。在教学时,要重视教学过程中随班就读生的生成因素,结合教学预设,紧紧抓住"生成因素",灵活地开展和调控教学活动。学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激励学生自主有效阅读,提升阅读效率,使其像正常学生一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3):138-139
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中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标题、课文提示、课后练习、关键语句、文章结构、主要人物作为突破口进行阐释,就能让学生打开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从而能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语篇教学中,冲突常常存在,如预设情境与学生自主生成的冲突,文本解读与文本内容留白的冲突,不同学生在小组中话语权的冲突,语言支架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冲突等。鉴于此,教师要分析不同冲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课堂生成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二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整个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估计,解读文本又比较深透,在课堂上能自然驾驭,如行云流水,教学情态的生成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在预设性生成的基础上,大胆地拓展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启发、引领学生,往深度、广度解读文本或探究问题。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和问题的梯度,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往不同的向度思考问题,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强烈的愉悦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生成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二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整个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估计,解读文本又比较深透,在课堂上能自然驾驭,如行云流水,教学情态的生成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在预设性生成的基础上,大胆地拓展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启发、引领学生,往深度、广度解读文本或探究问题。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和问题的梯度,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往不同的向度思考问题,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强烈的愉悦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必经途径。但是,当前不少教师把大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引入了误区,其表现在:文本解读人为公式化倾向、文本解读意义单一化倾向、文本解读过于理性化倾向。要解决这些不良倾向,首先教师须扭转错误的教学观念,摒弃僵化的教学思维;其次,要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反复研讨文本,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切实感受,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在细细品味文本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一、解读文本,呈现回归价值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是教材的再度开发者。笔者认为,教学文本的解读区别于一般的文本解读,因为教学文本的解读是以为学生阅读服务为前提的预设解读,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宗旨的多元解读。教师要思考学生哪些地方能读得懂,哪些地方读起来有困难,哪些地方是学生阅读的盲点,遇到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去引领,从而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