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最终达到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教师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解读文本,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阅读之根本——"文本"入手进行深入地解读,找到架起教师、学生与文本这三者间的支点,用期待的目光,审视阅读期待,实现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的有效接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建构人格。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都是条分缕析,为学生分析透彻,使其更容易拨云见雾。殊不知,这种"嚼碎了喂进去"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那种解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曾水浪 《考试周刊》2011,(44):54-55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语文知识与人文情感的载体,是一种静态的文本。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感知、理解、评价、创获,都依赖文本。教师个性解读关系着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师生通过观照文本及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实现教材的知识架构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凤梅 《快乐阅读》2011,(16):150-151
以文字作为载体的文本,其特点在于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达到个性化的解读或创造性的解读,读者从文本出发去构建、创造生发原文。自主阅读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视觉由文本转向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与教师平台的对话上,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教师要立足于课内,在题材多样化、知识多层化、表现多手法的课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相似文献   

6.
对文本的解读是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正确、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地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在小学阅读指导课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一起去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习得语文的基本知识,培养语文方面的基本素养。文本解读的能力与教师基本素质直接联系。著名的教育家窦桂梅老师就曾说过:"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文本解读的深度。"是的,对文本的解读,一般的教师都是只会按部就班,按照教参上提供给我们的理解来进行,很少能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低效,其中表现为课堂解读文本的无效或低效。教师文本解读主要存在的问题:迷醉形式,架空语言。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阅读期待较低,缺乏情感共鸣;疲于应付"应试训练",个体经验介入不够。细读文本,要重视内容确定、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8.
在此所说的文本特指语文学科的教材,它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其中一座桥梁。教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心、认真的解读,从而形成课堂预设,使知识有效地通过教师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知识河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经历从"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才能使文本成为自己美丽的倒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文本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准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解读好文本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阿兰兹教授说:当教师不能理解所教的科目时,或者缺乏充分的例子解释时,讲解就会模糊不清。所以,文本解读是优化"教学文本"、提高课堂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1.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态度。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由于职业惯性思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疏忽对于教学文本的自主解读,逐渐陷入一些文本解读的误区,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对解读误区的分析,帮助教师重识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以教学参考书为唯一依据,造成对文本理解的"表面化"、"僵化"、"概念化"、"片面化",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肤浅和浮躁。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细读,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读懂他人观点,也读出自己的体悟,使课堂充满深度和趣味。具体有以下四个举措:独立解读,品味文本妙处;链接资料,了解文本内涵;设计教学,抓住文本重点;课堂点拨,探究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教材文本特点出发,通过解读文本并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落实学生主体、遴选合理的教学策略等途径,引导学生沉入文本展开体验、思考,获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审视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要么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分关注语言点忽视整体结构。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找准文本切入点,整体细品文本,挖掘文本内涵三个维度进行文本解读研究。在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本解读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达到深层理解、灵活运用语言及体会文本中折射出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解读文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不是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珍视学生内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一、践行新课标,发挥主导作用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开展个性化的解读文本活动,要把解读文本活动当成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充分的显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处在初步形成时期,所以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3):138-139
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中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标题、课文提示、课后练习、关键语句、文章结构、主要人物作为突破口进行阐释,就能让学生打开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从而能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对教学有新认识,对文本解读有新发现。初中语文是中学生深入接触语文知识的核心载体,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理解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同时,师生要利用感知与文本产生对话。教师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教参,而是要用自己的悟读、思辨,进而教授来唤起、激发学生的学与思。基于此,以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解读的必要性到当前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自然提出解读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