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在文字理解上兜圈子,在语言内容上费尽苦心,将语文课上成了综合课,却严重背离了语文教育的主旨和语文课程的性质.其实,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向决不能停留在语言内容的层面,而应深入语言内部,关注语言的特点、形式和方法,关注课文是"怎样写的"而非"写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切勿走入语言学习的误区,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在目前的认识水平上,它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桑哲 《现代语文》2006,(12):4-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掌握语言工具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对"语文"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理解:"语言说""语言文学说""语言文化说"等等.工具如何掌握?人文性特征怎样体现?怎样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要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选入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其对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教师教语文要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  相似文献   

5.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相融合的综合学科,明确定位了语文课程性质和学科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实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一、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要求"准"首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标准在界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时,明确表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格,掌握必备的学科技能.与此同时,语文学科应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语文学科教学应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围绕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与之前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把语文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表述有了很大不同。"新课标"将开展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简称"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做到这些,应理解和继承叶圣陶的"习惯论"语文教育思想,着重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授之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