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产生了八旗兵,最初是狩猎组织,后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1601年初创时只有四部,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后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6万人。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为世袭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选。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还满足了女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产生了八旗兵,最初是狩猎组织,后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1601年初创时只有四部,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后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6万人。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为世袭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选。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还满足了女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早期满族出兵、校猎时,按族党、村寨组织队伍,每十人为一牛录,设一长官,名牛录额真.1601年努尔哈赤又编定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又分为黄、白、红、蓝四旗,仍设一牛录额真.1615年以牛录为基本单位正式建立八旗制度: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这些额真后来分别改称章京、佐领、参领、都统等).每固山额真所率领的即是一个旗.计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到皇太极时又先后成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习惯仍称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理民政,战时充当将领.起初,八旗兵  相似文献   

4.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由此产生八旗兵.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狩猎组织演变来的.当时,每逢行师出猎,氏族成员每人山箭一枝,以10人为一单位,称"牛录"(汉语"人箭"的意思).1601年,努尔哈赤将一牛录扩大至300人,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1615年,由于兵力增加,努尔哈赤义决定于牛录之上,设立甲喇和固山.即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这时,也从以前每牛录一旗,改为每固山一旗,另增镶黄、白、红、蓝四旗,合原四旗,共计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计6万人.八旗制度是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事战斗力,也促进了满旗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5-38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廷将察哈尔扎萨克旗、八旗察哈尔民众与早期游牧于宣大边外的察哈尔人编组形成了后来的察哈尔八旗,左翼、右翼各四旗。察哈尔左翼四旗分别是正白、正蓝、镶黄、镶白四旗。1949年3月正白旗、镶白旗合并为正镶白联合旗,1956年9月更名为正镶白旗,左翼三旗的名称沿用至今。在清朝及民国年间,察哈尔左翼四旗曾分属察哈尔都统署、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省、察哈尔盟等行政机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归锡林郭勒盟管辖至今。  相似文献   

6.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入关后,在全国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进行驻防,形成八旗驻防制度。满城,即八旗兵的驻防城,也是八旗驻防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从顺治初到乾隆末近一百四十余年陆续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满城,与清代八旗驻防同兴衰相始终,它对于增强清政府的军防力量,加强行政统治,促进各驻防地的经济开发,以及文化的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清代满城所发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热河庄头开始于康熙九年(1670),当时为解决京城满洲八旗官兵、眷属、生计问题,京城满洲八旗官兵携眷属自古北口、喜峰出口出关,圈占土地,设立庄园。当时热河庄头136名,他们通过劳役、实物地租形式向清廷纳粮、纳银、对热河各地的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八旗军队是维系清朝稳定的重要支柱。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八旗兵的挑选。清入关前后,八旗挑甲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先的按丁抽兵演变为按佐领抽兵,同时,朝廷针对八旗内部各兵种的挑选也制定严格的规定,并强调被挑者的技能。这些变化及其原因,反映了入关后八旗制度的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旗袍     
旗袍本是明朝满族人穿的一种服装。十七世纪初期,满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后来成为清太祖的努尔哈赤,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于1601年至1615年,创立了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即红、蓝、黄、白四正旗,再加同色的四镶旗。每一个满族人,都属于这八旗中的一旗,例如属于正红旗或镶红旗,正黄旗或镶黄旗等等。据此,后来人把满族人称为八旗人或正旗人,简称为旗人。旗人的衣着称为旗装,妇女穿的袍子称为旗袍。旗袍有的紧扣高领,雅致庄重;有的微紧腰部,造型秀美;并且做工简便,四季相宜,不仅满族妇女喜爱,汉族妇女也同样喜爱。尤  相似文献   

10.
八旗科举在满清入关前即已开始举行,入关后时举时停,最终在康熙二十八年(1669年)实行兼试骑射政策之后确立下来。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发展,八旗科举制度日趋完备,逐渐成为八旗士人进身与仕宦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度为儒家思想在满洲、蒙古的传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途径,既促进了八旗满洲、蒙古的"儒士化",也加快了满、汉、蒙多民族的交融以及满、蒙对于中原国家的归属与认同。  相似文献   

11.
颜色词即表示色彩的词。中日两国有丰富的颜色词,红(赤)、黄、绿(青)、白、黑为中日两国的基本色。这些基本颜色词除实指具体的色彩以外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感念。本文尝试从"红"、"白"入手,分析其语义特征探究其所反映两国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和象。1777年6月14日,美国正式确定星条旗为其国旗。星条旗的旗底为红白相间的13道条纹,包括7道红条纹和6道白条纹。左上角镶以蓝色长方形,上面缀着13颗白色五角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山是大花篮     
hong红。.久J旧绿y6l有一qln青y0u有、you又加合曰you y6ut飞日6ng 、旧绿黄、。绿kdn看又有h6ng hong红红q丁ngq不ng hu6ngh日白门g三任尸、O产片1 Z︸日门.青青黄Zh色n真l{ong亮!JlO架CO}P 100漂h6ng虹Sh6门I}乙ng sh6nshang两山上,山匕一白rlc卜eng d6卜日己I白n变成大花篮。山是大花篮@潘仲龄  相似文献   

14.
十月抒怀     
又到十月。棉花和云朵白了,谷子和菊花黄了,高梁和石榴红了,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进步,对于服饰的讲究也越来越多。但你知道吗?早在几亿年前,大自然中就已出现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看,那只三色星灯蛾的前翅布满了红、黄、黑边的小星点,犹如彩星闪烁,后翅则穿着镶黑边的白筒裤,如果能模仿它设计出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初,后金政权肇建,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对于女真各部毗连、犬牙交错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和察哈尔等部采取武力征服与联姻、结盟和贸易等恩威并施政策,使其归附称臣,并编制了蒙古八旗,为后来清王朝入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八旗汉军——满语称"乌真超哈",即装备火器作战的重装步兵。作为八旗满、蒙、汉三大组成部分中最后完成的拼图,编成于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年)的八旗汉军在政治角力与武力运用上对清军入关进而一统天下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清初八旗汉军运用火器征战、充任地方文武官员、笼络汉人及连接满汉关系等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时开始创立。女真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牛录”,每10人为一牛录,首领称“牛录额真”(“牛录”是箭、“额真”是主的意思,汉译为“佐领”)。1601年努尔哈赤把每一牛录由10人扩大为300、人,以5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汉译为“旗”),每一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当时组成四个固山,即黄、白、红、  相似文献   

19.
《概率和统计》作为高中必修内容,尚未列入《数学竞赛大纲》,但已经出现有关试题: 1.等可能性事件类例1 将红、黄、蓝、白、黑5个小球分别放入红、黄、蓝、白、黑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只放1个小球,则红球不在红盒内且黄球不在黄盒内的概率是_____. (04年山东联赛)  相似文献   

20.
明清战争前,努尔哈赤为了赢得对明朝的军事优势,不断向辽东都司东北部积聚人口,这些人口大多数是后来的八旗满洲。这些人口总数是多少,历来有高估的倾向,数十万有之,百万亦有之,通过对清朝入关前后档案史料的分析,初步考证出明清战争爆发前,八旗满洲人口不足二十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