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据与作者同时代的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记载:“维扬(扬州)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指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之所以压倒群芳,成为独步古今的精品,在于其有着独特新奇的构思、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元代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记载:“维扬(扬州)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指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之所以压倒群芳,成为独步古今的精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新奇的构思、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一篇套曲。作者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在世。他曾写过三个杂剧,今已失传,现存作品仅有散曲套数三支及残套数一支。《高祖还乡》是其代表作,而且一向被公认为元代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之一。明·钟嗣成《录鬼薄》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这里道出了此套数之所以成为当时曲中上品的原因。作为一代帝王的刘邦,威加海内,尊严至上,做了黄帝后衣锦还乡,其排场声势远非文人士子及第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4.
《高祖还乡》是元代曲家睢景臣的代表作。钟嗣成《录鬼簿》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那些同时写作的同题套曲都没有留存下来,而睢景臣的这一篇却卓荦独存,流传至今。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这,大概就是因为她“制作新奇”吧!那么,它究竟新在哪里、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5.
对元代雎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人们发表了不少评论,对该套曲的思想内容评价之高,难以令人信服。一、《高祖还乡》非大胆之作《高祖还乡》以其“制作新奇”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戏谑、嘲讽了一位皇帝,所以有人认为它是“大胆”之作,作者具有“艺术胆识”。  相似文献   

6.
钟嗣成《录鬼薄》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睢景臣把《般涉调》中的“哨遍”“耍孩儿”“煞曲”“尾煞”四个曲调联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历史画面,又通过了乡民之口,历述了迎驾的见  相似文献   

7.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散曲中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睢景臣因创作此曲,而被列入优秀散曲作家之列,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钟嗣成,在他的《录鬼簿》中说,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那么其"新奇"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从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意新颖,讽刺辛辣综观全曲,《高祖还乡》主要艺术特色是立意新颖,讽刺辛辣。所谓新颖,就"新"在否定皇权至上的立意  相似文献   

8.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历来为广大读者和文学史家所重视。和作者同时代的戏曲家钟嗣成在他的《录鬼簿》中记载:睢景臣在扬州时,“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诸公”之作,显然因平庸无奇,过眼即失;只有此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解放以来,不少高校选它作教材。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元代散曲之佼佼者。一九七五年初,原《北京大学学报》突然抛出了署名“黎文”的一篇刺眼的奇文,把它全盘否定,罪名大得惊人,宣布“它不是古典文学中民主性的精华,而是封建性的糟粕。”问题竟是如此之尖锐!这仅仅是对一篇小小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不同评价的争论吗?根本不是。作为当时被  相似文献   

9.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类。《哨遍·高祖还乡》是他的杰作。钟嗣成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那么,它的新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它的新奇表现在新颖别致的选材立意。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无不把皇帝捧为“奉天承运”的“天子”,皇帝的“天威”不能亵渎。《史记》把刘邦作为一代帝王,撰写“本纪”,《汉书》及  相似文献   

10.
元代作家雎景臣的套数《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之一。这套散曲以内容辛辣尖锐,构思精巧,形象鲜明,情节生动,历来为世人称颂。这套散曲也是高中和中师语文的传统篇目。人们在欣赏这套散曲名著的时候,都会为它的大胆辛辣、入木三分的讽刺艺术拍案叫绝。但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高祖还乡》酣畅淋漓的讽刺效果到底是怎样取得的?这又是个让人一时难以说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就《高祖还乡》的讽刺手法作一些肤浅的探索,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1.
元代作家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历来就被推崇为散曲中的名篇。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散套,惟公(指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可见,它在当时就已经引起轰动。它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笔者以为,这主要在于其新颖的艺术构思与独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2.
《高祖还乡》是一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种。不过这两者在形式上又有联系:杂剧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是要按谱调来写的,它们的关系很象今天的诗歌和歌剧。这两种文学样式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历来被笼统地称为元曲,近人吴梅等人为了把这两者区别开来,才把没有科白的曲称为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差不多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是一支曲子;而套数则是按照一定的声律规则,联缀起来的几支曲子合成的一套曲子。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就是用[哨遍],[耍孩儿],[煞]等八支曲子组成的套数。 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据元人钟嗣成编写的专门介绍元曲作家的《录鬼簿》说:睢景臣“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对他的《高祖还乡》评价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13.
元代曲家睢景臣的代表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借乡村庄户人家的眼光、口吻、心理,对封建最高统治者作了辛辣的嘲讽和鞭挞,可谓制作新奇,构思巧妙。作品篇幅不长,却有人物,有场景,有故事,讽刺入木三分,诙谐令人喷饭,堪称元曲中的珍品。本文拟就其突出的讽刺艺术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元人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自有它的"新奇"之处。表象当中"这个乡民"对刘邦归乡场面的戏谑、嘲笑以及对刘邦本人"根底"的揭露大快人心,实质上是读者与观众心理的情绪与"这个乡民"心理情绪的"叛逆"产生了共鸣。如此胆大妄为的创作,或许只有在元代可以公开挑战以往的思想。此套数当世已负盛名,也受到后世读者喜欢,自有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高祖还乡》喜剧谐趣的艺术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历来被公认为散曲中的珍品。它幽默生动,泼辣诙谐,具有浓厚的喜剧谐趣。作者正是借助于这种喜剧谐趣,揭开了刘邦这个最高封建统治者高贵尊严的外衣,还了他流氓无赖的本相,寓寄了极为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小传景臣,后字景贤.大德七年(1306年),公自维扬来杭州,余与之识.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钟嗣成《录鬼簿》)睢景臣之词如风管秋声.(朱权《太和正音谱》)史学家笔下的汉高祖(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17.
说“刘三”     
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之脍炙人口的名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曲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这曲中的“刘三”,究竟应作如何解释?影响甚大、发行甚广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相似文献   

18.
一个需要完善的答案双林瞧景臣《高祖还乡》(《语文)高中第六册)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散曲和诗词有什么不同。”《教参》提供的答案是:散曲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有二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如《高祖还乡》是用的〔般涉调〕,在这个宫调内有...  相似文献   

19.
在元代众多的散曲作家中,睢景臣留传下来的作品甚少,但他的《高祖还乡》套曲却十分耀人眼目,充分表现出他的才气和胆识,奠定了他在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这套散曲中,作者的独特的艺术构思,戏谑嘲笑的讽刺手法,尖锐泼辣的生动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语文识题训练 ,是指通过广泛阅读较成型的各种语文题型示例 ,从中吸取养料 ,打开眼界 ,开阔思路 ,受到启迪 ,从而使考生见一知十 ,触类旁通 ,有效地提高语文复习备考的效率。如何搞好高考识题训练呢?一是要精心选题 ,强化范例教学。精心选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清典型题例命题、解题的来龙去脉 ,让学生明了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 ,使教师指导性的点拨讲析更好地为学生精练、精思服务。比如在复习书名号用法时 ,我们让学生判断标点有误的项 :A 《词二首·水调歌头·游泳》B 《琵琶行》(并序)C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D 《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