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任务的变革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仍然是最基本的特征,所有的学习活动也紧紧地围绕这三个中心展开。人们似乎广泛地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是来自教师、书本和课堂,只有能够言传的才是知识;人们没有意识到知识中的默会成分是人类的另一种知识,在不经意间忽视了默会知识学习。学习概念的变化、对默会知识的关注,将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让学生学会在多种情境中学习,这不仅是在学校阶段,而且是整个终身学习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2.
李莉 《辽宁教育》2014,(2):49-50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3.
从默会知识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与表征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波兰尼认为:“在默会知识能被默会地掌握的同时,显性知识则必须依靠既有的默会知识去默会地理解…  相似文献   

4.
默会认知与语文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明确知识相对的默会知识是出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加以表述的知识,即可以用语言字、图表公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我们只能意会而又难于言传的知识,即难于用语言字、图表公式等明确的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大学语文》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看,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传递明确知识,而轻视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的传授。默会知识最初是由Polanyi(1967)提出的,是指智力行为的隐性基础,它与明确知识构成人类认识的不同维度。由于不同的教师对专业知识中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认识深度不同,其专业教学深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莉 《辽宁教育》2014,(3):49-50
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之间可相互转化。因而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通过建立默会学习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发展默会知识外显化技术,可以促进教师默会知识的学习,增进理解力,达到整合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语文的特殊性,默会知识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若只注重课本文字的理解,忽视默会知识的重要作用,那么对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涵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们常常感到疑惑的是,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却很难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能力。究其根源,在于人们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其知识系统所支配。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除了可以用言语表述的显性知识之外,还有着另一种更深层次的默会知识。一、什么是默会知识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并据此推断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属于是什么、为什么层次。它可以用文本的形式进行传递,具有逻辑性、共享…  相似文献   

11.
潘芸莉 《考试周刊》2010,(41):140-141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发展,默会知识越来越多应用于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普遍。将默会知识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帮助语文老师根据原有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从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出发,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实施有效的改革措施,浅析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相似文献   

14.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行动性等特点.基于默会知识论,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关注儿童默会知识的习得.同时,默会知识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显性知识又称明晰知识、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包括"可以写在书本和杂志上,能说出来的知识"。但是默会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点关注于显性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要方向,忽略了"默会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语言的学习存在一定缺陷,最终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并且在语言整体效果运用等方面还会出现急剧下滑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隐性知识学习提升小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难点,基于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运用进行详细解读。长期教学经验发现,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二者之间有着相互对立的概念,价值在性质与知识运用等方面更是存在差异,造成两种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语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们常常感到疑惑的是,在课堂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却很难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能力.究其根源,在于人们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其知识系统所支配.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除了可以用言语表述的显性知识之外,还有着另一种更深层次的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18.
默会知识是一种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对默会知识的忽视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使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尤重默会知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基于默会知识具有的特征,语文教学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要重视语文言语实践活动,要提倡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非功利性阅读,使教学内容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语文的评价要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有四种基本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实践者专业知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构建教学成员的学习共同体;(2)采用案例教学法;(3)情境学习,通过模拟和长期随堂观课体验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4)同伴互动,组织包括专家…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技能。研究表明,个体的默会知识对问题解决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默会知识对问题解决能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默会知识的特征和学习规律,剖析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学习默会知识的适切性,并将其做适当改进,每一教学步骤均以心理认知发展阶段为支撑,着重体现默会知识的建构过程,以更加适用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