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布胡同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总布胡同明朝属明时坊,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一说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好听,所以后来改叫"总铺"胡同;另一说是因为总铺衙门就设在这条胡同里而得名.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乾隆时整顿地名,"总铺"胡同改叫"总部"胡同.清末宣统年间,改叫"总布"胡同.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间,在讨论三联书店店史出版工作时,仲秋元同志命我写稿。我是1950年2月在上海考入三联书店的,半年以后被调到北京三联总管理处编审部,第二年年底,三联并人人民出版社。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出版事业实行出版、发行分工,出版专业化等重大决策的一个具体步骤。编审部部分同志归人民出版社,我于8月间先到东总布胡同的人民出版社报到。东西总布胡同是一条笔直漫长的胡同,我从原来在胡同西头的29号办公,移到东头的10号大门上班了。 尽管我在三联书店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但这是  相似文献   

3.
~~现代街市点缀历史遗存——北京市东城区总布胡同的古韵风采(上)@王兰顺 @陈子齐 @李锦锟  相似文献   

4.
一、总署驻地名流会集北京东总布胡同十号院,坐落在胡同东口路北,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所在地。这个院落原是北洋政府时期俄文专修馆旧址,瞿秋白于1917年曾在这里学习,后来改为美术专科学校,解放后出版总署在这里办公。院的南部是砖瓦平房,房舍之间有绿色游廊相连,没有游廊的房舍又形  相似文献   

5.
1947年9月北平邮政管理局编印《分区街名一览表》记载羊肉胡同有四条,分别在西四南大街、延寿寺街、果子巷、牛街。查《京师坊巷志稿》,以上四条羊肉胡同分别在第133页、244页、265页、239页,另外还有裱背胡同北边的羊肉胡同,在98页。西四羊肉胡同历史上住过许多名人,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北京站口北面有条街现叫"朝阳门南小街",它南起北京站口,北至朝阳门内大街.这条1公里左右长的街道,其两侧相通多条胡同.以两条对称的东两走向胡同东总布胡同和西总布胡同为界,把这条街分为两段,南至北京站口这段原名叫"方巾巷街";北至朝阳门内大街这段原名叫"朝阳门内南小街".现两段合称"制阳门南小街".  相似文献   

7.
黄米胡同     
《出版经济》2006,(3):59
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走访名人故居,在老字号里品尝百年风味,在古道中寻找经年往事. 这里摘选的是黄米胡同的一段人文旧事.摘自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地图>.  相似文献   

8.
仲辉 《出版史料》2002,(4):17-23
一、我国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沿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出版物的进出口贸易工作。在出版总署的领导下,1949年12月1日在北京东总布胡同成立了国际书店,负责全国的出版物进口与发行工作。当时只进口和发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版物(以下简称苏欧版书刊)。1950年3月,国际书店总店迁到北京苏州胡同,7月1日在北京王府井成立了国际书店综合门  相似文献   

9.
张欣 《出版参考》2011,(1):40-40
还我积木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细瘦,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美好的北总布胡同是梁从诫幼时记忆的起点。抗日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之际,梁家惬意的生活戛然而止,“逃难”离开北平城。  相似文献   

10.
“大百科”的发源地在北京东单北总布胡同32号版本图书馆院内。在版本图书馆副馆长李泡光先生陪同下,我作了一番旧地重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1978年8月在此生根。这是由当时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王子野同志帮助,向版本图书馆借来的三间堆放废书的库房。最初参加“大百科”筹备工作的十几个人,总算有了个立  相似文献   

11.
阎纲 《出版参考》2011,(4):40-40
我福巷16号是我的家,原本是丁玲的家。 1951年,丁玲从东总布胡同22号中国作家协会迁入多福巷,1951年夏,和陈明两口子在颐和园云松巢休养,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罗瑞卿陪毛泽东看她,丁玲迎上去拉住他的手在廊前坐下,大家边吃西瓜边聊天,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2.
刘震宇 《兰台世界》2012,(10):22-23
一、保定摔跤起源探究《保定市体育志》(简称《志》)记载:保定摔跤是从明朝初年由蒙古人传入的。明朝建文年间,有蒙古族兄弟二人,老大布彦不花,老二布呼尔,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朱棣称帝后封二人为"副千户",赐姓平,分取名毅良、毅清,在保定平嘉胡同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四年夏,纪念了韬奋同志逝世十周年。当时由沈钧儒先生邀集了胡愈之、胡绳、徐伯昕、范长江、柳湜、史枚等韬奋的生前友好,组成了《韬奋文集》编辑委员会,商讨编辑出版《韬奋文集》的问题,曾在东总布胡同沈老家里开过几次会。当时决定先请范长江同志负责审阅韬奋所有的著作,提出编辑计划。长江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在他繁忙的行  相似文献   

14.
西区纪事     
《中国新闻周刊》2005,(16):i015-i015
清代,圆明园落成之后,皇帝常在西郊处理政务,王公大臣们便云集海淀,营造了大量的花园、宅邸、别墅,海淀由此成为商业发达、百货兴旺、名人云集的大镇。原北大西南门所对的一条小胡同,名叫“军机处”,由于清代在这条胡同中居住着许多军机大臣而得名,在西区建设中拆除。海淀镇所剩三座重要古宅:萨利宅院、李莲英宅园和双关帝庙重新恢复原貌,矗立在西区的繁华闹市。  相似文献   

15.
老北京,胡同的名字起的,有雅,有俗.有好多胡同的名字,像孔雀胡同、樱桃园、杨梅竹斜街、花园大院、百花深处……起得很雅.也有好多胡同,名字很俗,保留着当初底层百姓居住在那里生存境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徐冉  朝阳 《档案天地》2015,(2):58-63
胡同,多见于中国北方城镇、农村。"胡同"一词,最早见于元曲,如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词句。关于胡同一词的来源,据《北京的胡同》一书载,"胡同"虽是元代出现在中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其解释有三种,一是"胡同"来自蒙古语"水井。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水井周围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将水井转为街巷之意,称为胡同;二是胡同相当于小道路、横街、小巷等。也是从蒙古语来的;三是金末元初,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京城求学时,周日唯一的爱好,就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一条条胡同,寻找那些我知道的曾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文化名人的故居。譬如鲁迅故居(我指的是八道湾)、郭沫若故居、欧阳予倩故居、胡适故居等等。其后,有机会到海内外走走时,首选的旅游点还是名人的故居。学历史的我固执地认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带有唯物色彩的"读书  相似文献   

18.
婉容的宅院     
北京的胡同呀,有多少的"说不清,道不明"。它那旧窗棂、灰瓦墙,就诉说着它饱经的沧桑。只要住过胡同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胡同的书。本文就摘自《老北京胡同里的传说》一书。  相似文献   

19.
舒畅 《兰台世界》2017,(2):45-48
开展辽宁省中医药名人档案开发利用现状的调研分析,从调研结果中,总结档案开发利用现状总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以期促进辽宁省中医药名人档案文献开发利用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开展,满足社会各界的档案利用需求,同时,填补辽宁省内中医药名人档案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刘岳 《出版参考》2007,(8):40-41
在今天复兴门内、西安长街的南边,有一座白色的建筑,那就是中国教育电视台。1980年以前,那里还是一些小胡同。在这片小胡同中,有个柳树胡同。柳树胡同原来叫柳树井胡同,到1965年才改称柳树胡同。您别看柳树胡同不起眼儿,却住过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就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