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寒秋,可以观赏自然的风景;独立寒秋,可以打开自己的心胸;独立寒秋,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独立寒秋,可以感受民生疾苦……“寒秋”,不仅仅指一种自然季候,更指一种艰难的生活和人生处境,它们或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或是生理、心理层面的,或是情感、精神层面的。在“寒秋”中“独立”,  相似文献   

2.
独立寒秋     
独立寒秋。毛泽东想到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苏轼想到的则是“寂寞沙洲冷”。所以,“独立寒秋”仅是表象,实质是心中的那份情结。只要心中那份“独立寒秋”的情结在,无论是“独”是“众”,是“寒”是“暖”,是“秋”是“冬”,  相似文献   

3.
【课文品读】 《沁园春·长沙》宇词欣赏集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辟空而来,见其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地。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泳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相似文献   

4.
独立寒秋,可以观赏自然的风景;独立寒秋,可以打开自己的心胸;独立寒秋,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独立寒秋,可以感受民生的疾苦。独立寒秋之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独立寒秋《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独立”,“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激扬文字”的“激扬”,典出何处,颇有争议。现就此三者谈谈我的看法。《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一向被解释为在深秋季节,诗人独自一人旧地重游。照字面讲,这样解释并不算错,然而经此一解,诗的意境便泯然不见了。如果了解了“独立”一词的出典,再读这三句,便会觉得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6.
《沁园春·长沙》是显示青年毛泽东博大情怀、革命壮志和艺术才华的最佳词作之一,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但对该词开篇“独立寒秋”四字的理解,历来都是见仁见智。大致有三种看法:开篇四字点明诗人独自秋游,为下文“携来百侣重游”作好铺垫;一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她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当下的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应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托,以阅读为桥梁,结合深度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渗透“四史”教育,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晓云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78-79,122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东犬西吠”不应解释为一般的陈述句:“东家的狗(听见西家声音)就对着西家叫”,而应理解为互文:“东家的狗和西家的狗相互在叫”;第三册中的“公子”不是指湘君。而是指湘夫人。  相似文献   

10.
颜敏 《文教资料》2009,(36):51-53
高中语文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同样的文本。初高中教学应有各自的要求.在执教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底层的光芒”板块《老王》一课时,本文作者认为高中学生除了感知并理解“老王”的善良本性和底层光芒外,应当达到更深层次的人性领悟与社会思考。“拷问”是一种把学生推至风口浪尖的强迫性教学策略.让学生突然置身于锋利尖锐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刺痛.产生困惑,催发顿悟.袒露心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呼唤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重量,呼唤建构基于塑造国民人格、促进精神发育的人文尺度。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经典名篇,《沁园春·长沙》被收录到了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对于这首词的解读,一般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豪情。人教版教师用书也持这个观点,“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感情却是豪迈昂扬的”“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第四单元“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中,选用了《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话,“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其中的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谓千古传诵,众人皆知。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特别是“行”字的意义和读音,各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个性教育是在与划一教育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教育理念。个性教育就是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价值的尊重为最高原则的教育,而对“个性教育”中的“个性”一词,与其理解为“个人的独特性”,还不如理解为“个人的独立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何以“接地”?可行之举是立足语言品悟,追求语用,开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接地”的路径;同时将语用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否真正“接地”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正是常常通过比较教学来启发诱导学生去想问题,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能力的。通过联系比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如在学习“词”时,我在教学中运用教学中运用比较,化难为易,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因其词序的排列与我们现在说话的习惯不同,学生在用语体文口译时总说不顺当,我们在示范译出后指出写词要讲究平仄格律,遣词造句与今人说话有异,并且举出辛弃疾《永遇乐…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正充满感情满怀自信地范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诵读:“老师, ‘橘子洲头’的顿似乎应该在‘洲’,而不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言喜欢在静静的夜里听落叶轻扣窗棂,它们细细地推敲着,像一些美丽的韵脚——梦遂如长短句般平平仄仄起来.子夜的电话来自遥远的北方,“下雪啦!”她快乐地嚷嚷,“下雪啦!”我喃喃地重复.放下听筒,梦中是一片雪野.读过这样的词吗?——上阕是“独立寒秋”,下阕却成了“北国风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研究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策略,以期满足语文课程改革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立足现状,站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视角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依据“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内涵以及语文教学规律,简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个性教育是在与划一教育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教育理念,其本质特征正是体现在它与划一教育的根本对立之处。个性教育就是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价值的尊重为最高原则的教育,而对“个性教育”中的“个性”一词,与其理解为“个人的独特性”,还不如理解为“个人的独立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