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亲切、慈悲、纯洁的日本心理是纤细、哀婉、雅致的日本美的活力源泉。丰富、细腻、富有意味的自然美和纯洁、纤细而娇柔的女性美是最能体现川端康成对日本特色的美学追求。日本人因灵魂深处的“无常感”而与大自然相知相惜。“无”的境界使日本人超越了纯粹的自然美和实体的女性美 ,达到对生命本真追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论”在日本一直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自明治维新至今 ,出现了数次较大的思潮。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日本文化论”的讨论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开始强调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独特性” ,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倾向日益突出。然而 ,其中也不乏严肃的讨论 ,并提供了富有启迪的见解 ,为我们认识日本社会提出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家R.Lado曾说过,"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进行日语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学习者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渗透日本文化、日本人的习惯、思维方式等,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以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初级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日本文化因素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导入的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历史文献、文化比较等研究方法探讨明清之际有关柔术起源的各种论争,以此为视角检视该时期中日武文化交流的实态.研究结果表明:明清之际中日武艺文化的交流以中国对日本在技术、理论、制度和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压倒性影响为主旋律,但就柔术起源的各种论争,仍集中在以“陈元赟始祖说”为代表的武文化交流观与以“竹内流派始祖说”为代表的武文化本土观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争论之上,从而说明日本武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民族意识觉醒与文化自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生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其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6.
"小"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当代生活来看,无论是的短小精致的日本俳句,还是巧夺天工的庭院建筑,亦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日本动漫,以及全球热销的科技产品,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贯穿始终。这与他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善于模仿的特性密不可分。"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形态对日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细致严谨的优良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哲学视角对文化起源的动因进行解析,探索体育文化起源的动因以生成体育文化起源观.依据体育文化起源观,确立体育文化本质观以及体育文化发展观.体育的文化本质观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体育的文化补偿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体育内涵要素特征的分析,定义文化哲学范畴的“体育”.  相似文献   

8.
自日本引入中国的茶文化以后,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本文试从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日本茶室的发展、日本茶道的程式入手,进一步解析与阐述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借鉴日本的茶道精神,对于加强我们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抵制现行的奢靡之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日茶文化起源不同,二者在精神境界和文化气质上也有较大差异,中国是饮茶文明发源之地,饮茶经历了由食用、药用到作为精神载体的自然发生、升华的过程。茶叶东传之后,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载体,日本人饮茶之始就着重追求伴随饮茶活动而发生的精神享受。简言之,中国茶道,以"茶艺"为行为载体,自然随和,雅俗共赏;日本茶道,立足精神享受,拘泥仪轨,高高在上。  相似文献   

10.
在外语教学中,影视资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其文化要素对学生了解该语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的理解,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2007年热播日剧《派遣员的品格》为例,来分析日语影视作品中可以利用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1.
夏斌  冯学勤 《美育学刊》2020,11(1):78-85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在欧化主义政策的引导下,开始引进西方的制度、技术、思想等。在这样全盘西化的大背景下,西洋美术渐渐取代日本传统美术成为主流。然而,传统美术在短暂沦落后得以复兴。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自上而下的政策并非完全西化,从政教层面上讲,全盘欧化会带来影响政权的不稳定因素;第二,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传统美术的价值得到欧美的肯定,甚至影响了欧洲艺术的发展;第三是内在或思想文化上的因素,即国粹主义与国权论的兴起;第四是自下而上的因素,日本传统美术深深扎根于普通民众,对欧化美术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政策、思想、舆论等方面都表现出复兴姿态的日本传统美术,也因此成功夺回了欧化主义潮流下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日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本文通过日本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以及民族心理等层面来探讨日本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文化、地理等原因,清政府有组织地通过大量翻译日本法学图书,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大规模派遣赴日司法考察和法政留学,全面输入包括日本法学理论、司法制度、法律教育及各个门类法学知识体系在内的法律文化。为20世纪初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大相径庭。渊明“是为傲吏”与其自身“固穷节”的人生定位及其耿介傲然的性格特质有关。渊明诗文早在千余年前就已流传东瀛,深受日本人民爱敬,也曾给予日本汉诗以独特营养,虎关此说在日本学术史上只是偶见的一例。然而,因为民族性格、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日本汉学者、汉诗人对渊明其人其诗的体悟与中国人相比有时终不免有一点儿“隔”。  相似文献   

15.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日本被称为古典文学的泰斗。透过这部日本物语文学的经典乏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汉唐文化的缩影,它涉及诗文化,典故、故事文化,艺术文化,生产、生活文化,体育、节日文化,佛教文化等。呈现出汉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经济的方法评价体育在保持企业职工良好健康状况与企业发展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效果、效益,在全世界还是一个年轻的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日本企业职工的健康体育理念的创立因素、概要简述和内容拓展三个方面,剖析了日本企业职工的健康体育理念。同时重点介绍了效果分析和效益分析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职工健康状况的经济评价方法。最后以此为基础谈了几点个人从中得到的启示及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日本足球自19世纪70年代始至今的筚路蓝缕、奋发图强过程被称为其足球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历经足球“明治维新”的完美蜕变而成为足球强国,并一跃成为亚洲足球的表征而影响着世界足坛。本文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理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的发展历程,在历时维度大致将其分为萌芽、奋起、徘徊、重生和鼎盛5个时期。并重点就日本足球在“明治维新”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剖析,归纳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在文化层面重视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制度层面重视俱乐部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层面重视青训系统开拓和校园足球发展。最后阐述了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日源外来词一直是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以人民网和BCC语料库为研究工具,探讨日源外来词“御宅族”的本土化过程。该研究表明:日源外来词“御宅族”经历了“中国内陆-日本-中国港台-中国内陆”这一发展过程,是汉语文化的倒灌现象;“御宅族”使用频率下降,而由其演化出的“宅男”“宅女”“宅人”等双音构式被广泛使用,从认知角度来看,主要归结于汉语中双音构式具有绝对先用权;当代社会“宅文化”的流行是“宅”族词能成功融入汉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指导下,日本青少年体质状况实现了长期发展,为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劳动力保障.文章采用逻辑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系统阐述了日本学校体育政策的变迁与内涵,分析了不同时期日本学校体育政策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影响.日本的学校体育政策始终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制定和实施,在满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本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日本特色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这对我国的学校体育政策发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该立足国情和学校体育政策发展现状,汲取日本的成熟经验,在法律体系建设、保证体育活动质量和优化配套制度设计等方面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伊始,日本朝野即掀起了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造本国封建传统习俗的社会改革活动,即“文明开化”运动。改革虽然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和一部分人推行“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的干扰,经受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最终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日本社会风俗“和洋结合”的独特文化景观和 风格,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