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的影响,由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越来越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2014年12月6日,台风"黑格比"侵袭菲律宾东部萨马岛,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团队在台风登陆点发回了成系列的完整报道,文章从个案分析入手,对台风"黑格比"的报道进行梳理,以展现其报道方法,提出所面临的问题,给国际自然灾害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曼 《东南传播》2010,(1):150-151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每年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台风影响。因此,对台风灾害这一类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就成为了我们每年的“必修课”。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类新闻的报道,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三个要素”:策划为先,形式多样,“点、面”结合。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个台风多发地区,媒体每年都要做台风报道。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台风新闻摄影的记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年轻同行们提供一些台风新闻摄影的实战攻略,以作采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台风是亚洲常见自然灾害,每年均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媒体共同关注的新闻议题之一。不过,由于舆论环境与新闻文化的区别,长期以来,两岸媒体的台风报道同中有异。本文以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为例,对比两岸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同一场台风报道的异同,浅析台风报道怎样更"接地气"更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赖文忠 《青年记者》2007,(14):63-64
灾害,是媒体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的重要报道内容。台风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突发事件,有其区别于其他自然现象的特殊规律,因此,抗台风报道也有特殊的规律。通过长期的采编实践,并比较分析了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的福建、浙江两省平面媒体的成功报道,笔者认为,做好抗台风报道应确立3个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福建连续遭遇到的多场台风不仅让各界群众严阵以待,更给新闻传媒人士以新的挑战。怎样在台风报道中,不仅真实传达有效灾情信息,而且能够“出彩”,更为形象地让观众了解到风暴中的实际情况以提高警醒,成为现在业内非常关注的话题。在这种种表达方式中,出镜报道成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要用得好才是真本事。"突发事件无疑是融媒体报道的练兵场。2020年8月11日,台风米克拉"突袭"漳州,漳州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闻风而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融互通,做好前期策划与后期报道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报道战"。根据此次漳州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报道台风为例,探讨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卢俊敏 《新闻实践》2013,(12):12-13
7月14日,今年7号台风"苏力"携着强风暴雨气势汹汹地朝浙南闽北扑来,温州都市报责无旁贷地投入了台风报道之中。我们依托新投用的全媒体中控室平台,对台风"苏力"进行了全媒体报道演练,为广大读者送去了更多更及时的台风资讯,为传统媒体报道台风做出了有益的全媒体尝试。应急预案因风启动在温州都市报新投用的全媒体中控室,有一套完整的《温州都市报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预案》,指导报社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相应的报道行动。"苏力"台风作为今年最有可能正面袭击温州的超强台风,温州市启动了三级防汛防台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9.
台风灾难舆情信息具有随机性、动态性、自发性、盲目性特点,新闻媒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舆情引导任务。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剖析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难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原则,并对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手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必须要快 由于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当灾害性事件发生时,人们接触媒体的首要目的就是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判断灾害可能对自身造成的影响,从而采取措施来应对.而信息的时效性越强,新闻报道的价值越高,对于化解情绪、稳定人心和应对灾害的意义也就越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宁波网的全媒体记者队伍已经逐渐成为一支战斗力强、反应迅速的新闻队伍.而多次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积累,使得网站采编发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具备了快速应对类似台风"海葵"等灾害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站在人性高度上对突发事件中人们"表现"的深刻思考,是对报道对象的生命、生存状态的关注。新闻从业人员只有通过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做出有温度、受欢迎、传播正能量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龚松  陈文娟 《视听纵横》2008,(6):115-116
采编联动,顾名思义就是前方采访记者与后方编辑之间联系互动,以最终达到圆满报道的目的。 浙江是台风灾害多发的省份,如何做好台风灾害报道是许多媒体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所在的玉环电视台经过多年台风报道的历练,取得了一定的佳绩,并积累了一些报道经验。笔者以为台风灾害报道要想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编辑和记者的协作互动,即采编联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采编之间的联动关系几乎成了台风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顾怡 《新闻实践》2012,(11):31-32
2012年8月,西太平洋海面上很不太平,前后共产生了7个台风。其中有6个影响我国。5个在我国登陆。台风来袭,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关于台风的最新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都卯足了劲,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公众。但在这样一场新闻比赛中,如果光讲传播速度,报纸肯定不占优势。因为第二天早晨当大家看到报纸时。所了解到的只能是昨晚的台风情况。输掉了时间,怎么办?我们能不能依靠其他?比如更为详尽的科学解读,非常实用的防台手册,或者一种依靠文字传递的温暖情感……以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为例,我们尝试总结这次台风报道的前后经过。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突发事件报道始终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本文认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只有做到"四个还原"——还原现场,还原人,还原处置过程,还原时代背景,才能建立起覆盖突发事件报道各方面信息的一个"标准流程",从而满足信息时代受众对信息广度和深度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的报道一直以其新闻事件的惊险曲折,新闻事实的新鲜生动,以及新闻反应的及时迅速,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在新闻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类市民化报纸风起云涌,新闻竞争空前加剧,抓鲜活新闻、抓突发事件报道更是成了各家媒体追逐的热点。大家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报道突发事件,是报纸吸引读者目光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捕捉及报道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一个记者乃至一家报纸参与当  相似文献   

16.
马超群 《今传媒》2016,(1):35-37
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出人意料.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远大于预知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我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剖析当今传媒环境下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突发性新闻事件策划与报道的成功因素,从而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以期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报道中,出镜记者直接面对受众通过有声语言、副语言和道具等进行信息组织与传达,完成新闻叙事行为。本文根据传播学理论和突发事件报道经典案例,对发现和表达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的方法进行分析,试为出镜记者提高突发事件的报道效率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行业在突发事件新闻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资源."①其中,突发事件新闻信息资源是指新闻媒介所拥有的突发事件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突发事件新闻的提供者、合作者、线索、稿件和资料等.应对突发事件的政府部门作为突发事件新闻的提供者、合作者,在为新闻媒介从事突发事件报道提供线索、稿件、资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经常会遇到如何发现和捕捉新闻亮点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大凡重大突发事件,它的宣传空间都是很大的,新闻亮点也很多,记者要把功夫下在发现和捕捉新闻亮点上。  相似文献   

20.
杨丽莉 《新闻世界》2014,(4):155-156
突发事件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媒体机构竞相报道的新闻。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报道愈来愈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认识不统一,采取的态度和手段也不相同,产生的报道结果也不同。本文在分析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生的几起突发事件,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机构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如何提升突发事件报道水平、改善报道技巧,同时兼顾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