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经贸活动的增多,广告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译界人士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广告翻译进行指导,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文借鉴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的翻译观,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并提出了若干广告翻译方法,旨在从一个较新的角度阐释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2.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从语用角度讲,广告宣传是一种语用行为。具体地说,是一种说服性语言行为。翻译时力求等效再现原文内容,广告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原语与译语分属两个文化圈.互文性(两种文化的交融)的关联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成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语用学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关联理论和翻译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并把翻译看成是一个对源语(语内和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一推理活动.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及其对译文信息的取舍.此外,关联理论对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可能的;翻译重在交际效度的实现,并在保证交际效度实现的前提下,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  相似文献   

4.
中外广告在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为实现交际目的和功能,对原文做适当的增删以及改动都是可行的。因此,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转换文化信息、保留文化信息、补遗文化信息等策略来实现广告翻译中的文化调和。  相似文献   

5.
模糊词汇应用于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的最终目的。而广告中模糊词汇的成功翻译也将直接影响其在译语读者中的宣传效果。本文分别从形容词、动词、拼写变异词、比喻词、模糊限制语五个方面探讨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的语用功能并就实例对其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在译文中的宣传效果,在翻译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词汇时,译者既要正确理解和推断其基本意义,又要结合交际情景、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等再现模糊词汇在原文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信息思维和社会信息学的角度出发,将广告隐喻的研究依据从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转向信息科学,运用社会信息学理论及信息思维方式,对广告隐喻进行解构,界定广告隐喻的信息学定义、信息学分类和信息学特征,最后提出广告隐喻是文化的间接存在的观点.同时也就当下学术界流行的广告隐喻的多模态分析法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论与实例对广告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潘雅伦  周丽新 《今传媒》2020,(4):103-104
广告是商业文化交流最具表象特征的呈现方式,忽视文化问题会在广告翻译领域带来严重的翻译错误。本文旨在探讨在多元文化框架下文本内涵的重要性,并通过举例说明,没有理解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直接做口头翻译容易导致翻译错误。本文认为,跨文化交际调和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卜薛婧 《今传媒》2015,(2):173-174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较为常见并且非常受欢迎的修辞手段。由于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双关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较为艰难,并也在翻译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英语广告和双关语的特点、功能及其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解,从翻译学的角度,利用翻译学理论,对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翻译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立 《新闻界》2012,(13):19-21,80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手段,新闻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依据,以《今日中国》为主要研究文本,在分析具体翻译实例的基础上,探讨新闻翻译的标准、原则、策略,以期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陈姝彤 《大观周刊》2011,(33):13-14
广告翻译属于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主要的广告翻译原则有动态或功能对等原则、传意/交际翻译原则、目的论功能主义原则。本文通过这些翻译原则探索几种可能的广告翻译策略,并且提出了广告翻译的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现代隐喻理论,分析广告中常用的三大隐喻功能,即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和社会功能,旨在帮助广告商分析和运用隐喻功能、增加广告的创新性和说服力。通过对梅花电视库2003-2006年1月洗化类、食品饮料类、酒类、家用电器、家具用品类的广告分析以及网络广告的剖析,本文发现隐喻功能,特别是视听隐喻表达是广告传达的策略途径。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广告的经济与形象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代玲 《大观周刊》2011,(21):10-10,9
隐喻陈述是隐喻表达的方式之一,并广泛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借助预设、衍推等表达形式,可以使特定话语的信息量激增。本文旨在通过阐述隐喻陈述的定义、特点,举例探讨隐喻中陈述句与非陈述句之间的区分,并揭示出隐喻句子如何成功地被用作是陈述的条件,进而通过对隐喻陈述的认识使交际中的双方能更清楚明白对话的意图,帮助说话者和听话人完成一次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邱艳璐 《大观周刊》2012,(7):17-17,27
翻译标准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的翻译标准总是会有冲突,在翻译实践中互不相容,Dan Sperber 和 Deirdre Wilsont提出的关联理论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试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翻译标准,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评析了柳宗元的《江雪》的两个英译版本。  相似文献   

15.
郭雉妮  杨洁 《大观周刊》2011,(13):56-57
电影对白是一种口头功能语篇,具有日常交际口头语的特征,而人际隐喻虽是英文正式语体的主要特点,但为了使日常口语交际新颖,在交流中适当得使用人际隐喻修辞手法,能够使口语交际更加成功。人际隐喻在口语交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角色对白为例,浅析了人际隐喻在电影对白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学者对翻译的方法和标准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不同的主张各行其是或互为矛盾.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给各类翻译活动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会自相矛盾.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通过重新匹配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实现明示一推理过程、寻找最佳关联性等措施,使直译、意译、替代、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得到了完美的解释.所以关联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标示语是应用于社会公共场合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中英文双语标识牌,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示语翻译错误,贻笑大方,特别是一些代表国家形象的场所。本文从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来分析这些翻译错误及不得体的地方,并对标示语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雪梅  金源 《大观周刊》2011,(18):167-167
近年来,学界对广告翻译的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学者还是坚持从翻译的技巧性切入,而将文化的差异性处理模糊化。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告语言的文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对广告进行更好的翻译。本文参考陈宏薇教授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三个文化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体研究广告翻译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层次,并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何竞平 《今传媒》2013,(6):62-63
本文借鉴体验营销的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虚拟知觉体验、虚拟情感体验、虚拟思考体验、虚拟行动体验和虚拟关联体验等五个方面阐述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广告中的应用形式;并探讨了目前该技术在中国手机广告中应用的瓶颈,同时针对两大瓶颈对该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车燕 《大观周刊》2011,(40):82-83
翻译是为一定的交际目的,由相互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按一定格式有机地组合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翻译过程中注重各类翻译技巧,灵活而准确地识别隐含的文化,是语言文化间进行有效沟通地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