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农民,许多人的脑海里会浮出两种印象:一是农民愚昧、不开化,甚至落后到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二是农民的生活过于艰苦。前者推理到极端,便有了忧国忧民之士的无穷担忧——你要是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就会把土地卖了换酒喝,这样一来,数亿农民皆酒鬼,还丢了土地,不就天下大乱了么?后者则有另一种极端——既然农民生活在底层社会之底层,暗无天日,农民就只有被怜悯的份。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10多年,主要采写“三农”方面的稿件,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其中,《农民的愿望》是我的“得意之作”,令人难以忘怀。(一)《农民的愿望》发表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89年第6期。在这期杂志的《卷首语》中,肯定了《农民的愿望》一文“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反映了当前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接着引用了我原稿中的一段话:“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生产、农民的利益、农民的情绪,都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关系到农业这个基…  相似文献   

3.
从媒体营销学的角度看,新闻等于生意,新闻等于营销。作为一张以为全省最广大农民提供资讯服务为己任的报纸,如果不能做出“农民必读”的新闻,想在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近乎是白日做梦。什么样的新闻农民必读?笔认为,与农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农民必读!  相似文献   

4.
农民﹃记者﹄沈耕夫谷怡这是一张再简单不过的名片,白底黑字只有这样几行:农民记者/沈耕夫/苏北建湖县中堡村。然而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30多年来一直以“可怜天下种田人,为我农民呼几声”的忧民爱民情怀,写下了反映农民心声的数千篇新闻作品,赢得了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5.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是农民的报纸,因为它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农民。当好农民的代言人,为农民服务,是县市报人的职责。为农民写评论,替农民说话,为农民撑腰,农民才认识你、信任你,你的评论才有读者和市场。铜山是个有1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铜山日报作为基层党报,拥有众多的农民读者。而我作为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感情纽带。从当记者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要对得起农民”这个信念,至今已写了上百篇评论。我为什么十多年如一日甘为农民写评论呢?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热爱评论事业,钟情于评论写作。评论社会现象,针…  相似文献   

6.
《辽宁农民报》是一张专业性的服务类报纸.我们的办报宗旨是: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民服务。在要闻宣传报道上以“三农”问题为中心,农民增收为主线.突出报道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权威的政策信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高品质的精神产品,报纸的可读性、指导性、实用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办好农民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报以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为宗旨,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进行沟通与联系的桥梁。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民报被誉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得力助手、农村工作的好参谋、农民信赖的知心朋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各项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广大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农民报纷纷复刊或创刊,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提供信息为己任,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谭静 《四川档案》2006,(4):35-35
1997年阆中市为修建罗家滩电站,需要征用苍溪县王渡乡农民的耕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命,农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土地生活。为此政府对农民每户家庭实行每年一次的补偿。随着时间的流逝,征用方因更换了领导人后而不再履行补偿协议,于是征地单位与农民双方的矛盾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9.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档案服务“三农”就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突出问题做好服务。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各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档案档案室没有,档案室有的档案农民又不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近读一份颇有影响的法制类报纸,有这样一篇文章《嫁给农村人的烦恼——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嫁给农村人如何如何烦恼,乡下人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等。这只不过是篇小散文,而另一家报纸上还有一篇报道农民买电脑的新闻,出现了这样的话:“农民就是农民,明明一台上好的电脑,因为设置了密码打不开,就认为是坏了。”读了这样的文字,我实在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农民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农民?”农村人、城里人,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出现谁歧视谁的行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  相似文献   

11.
把广播办到农民心坎上李家成汉阴地处秦巴山区,是陕西的贫困县之一。全县27万人,农村人口占24万多。我们办广播,想问题,注意从这一基本县情出发,做农民的知心朋友,实打实地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服务,赢得了农民赞誉,使有线广播在农...  相似文献   

12.
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件”,今年的一号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大众报根据自身情况,要求编辑记认真学习这个件,并把它确立为今年新闻宣传的指导方针。同时,结合全国“两会”,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身特点,谋划新闻稿件,做足“农”字章,关注民情民生。“两会”期间,除编发了四十余篇新华社稿件,还组织记采写了五组反映农村、农民、农业现状的系列新闻报道,目的就是延伸“两会”热点,“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做出农民报自己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角,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西部农民读本》一书。这是该社在新世纪之初献给西部农民的一本好书。它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大方漂亮的版面,向读者尤其是西部农民朋友们展示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的、自然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化理念和科学理念,贯穿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一本及时的,内容新鲜充实,丰富多彩,科学精神一以贯之的好书。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满着时代感,能帮助西部农民读者转变观念,提高科技素质,值得向广大读者,尤其西部农民朋友推荐。 《新世纪西部…  相似文献   

14.
肖渊 《声屏世界》2004,(1):54-54
“三农”问题是2002年全国“两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代表们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更是全国农民天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农业电视节目就应当多为农民提供致富增收的好政策和好项目信息。要考虑到农民的迫切需要,真正为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牵线搭桥,寻找专家,解决疑难?比如退耕还林是一项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们根据农业和农村工作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工作,在档案工作为农业农村服务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宣传与执法相结合,不断提高档案法制意识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在宣传上狠下功夫。我们紧紧围绕《档案法》和《吉林省档案条例》的贯彻落实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利用宣传车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一法一例”。同时,及时收集整理一些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案例和利用档案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典型事例编印成册下发,用身边的事儿触动农民、感染农民、激发农民,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我们对馆藏档案资料中涉及农民群众自身利益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深层次加工,简化查阅手续,免费为农民提供利用,尽量做到有求必应,让农民朋友满意。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定期对各乡镇贯彻落实“一法一例”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这种宣传与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各乡镇档案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档案意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朱瑛 《视听纵横》2001,(2):5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当代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那么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县级广播电台的对农节目,应如何帮助农民实现这一愿望呢?我们上虞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为农民致富引好路、搭好桥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农民兄弟纷纷来信感谢我们,称赞我们的对农节目是他们的引路人、好帮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9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存在。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任何大事都难以成功。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现代化。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理应关照好农民这一最大收视群体,然而,全国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却不是很如人意。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欠发达地区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雅琴 《视听界》2007,(1):94-95
一、农民是市、县广播电视最大的受众群体 欠发达地区,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大。以盐城为例,800万人口中有近700万是农民。剩余的100多万城市市民中,大部分或上辈来自于农村,或自己就是农民的子女。他们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都十分关注。处于“四级办广播电视”底座的中国最基层县(市)广播电视台和处于次底座的地(市)广播电视台,可以说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农民和农民出身的城市市帚  相似文献   

19.
杨彬 《新闻传播》2006,(7):61-61
文章认为,首先是从生产视角到生活视角转换。为体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反映农民生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传媒报道的重点,新农村报道也就不可避免地采用生活视角。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报道农民的衣食住行;二是展现农民的喜怒哀乐;三是探索农民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走向市场经济的《农民文摘》周鸿飞《农民文摘》是我国农村期刊园地里的一束小花,也是文摘类期刊行列中的一支主力军,发行量最高时曾拥有420万订户,位居农村期刊和文摘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文摘》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