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波 《新闻前哨》2020,(2):61-62
"接地气",是时下新闻界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对农节目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产品,它的受众以农民为主,"接地气"显得更为重要,本质上就是节目要符合本地三农实际,贴近农民真实生活,反映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对农节目主持人要"接地气",就是主持人要自然、真实,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平民化的角度,了解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成为农民的朋友,而不是事事浮于表面,让自己高高在上,和受众群格格不入。对农节目就像一座架在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对农节目主持人就是农民的代言人,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沟通和连接的作用,因此对农节目主持人能否"接地气"是做好农业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农节目,是对农民群体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和贴近性的节目,是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样的节目理应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和欢迎。然而,目前不少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办得变了昧,农民不愿意收听收看,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些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变了味,农民不太愿意收听收看,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节目定位变味。广播电视的每个节目都应有个为什么受众服务的明确定位。对农节目顾名思义,它的受众是农民,节目是做给农民听农民看的,一句话农民要唱主角。可是许多市县的对农节目却被本市县的领导活动占掉了。某县电视台安排10  相似文献   

4.
对农电视节目的成绩 对农电视节目指的是专门面向广大农村受众,以农村观众为收视对象。从农村观众的视角报道“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及其他问题,力图关照广大农民的兴趣、愿望和呼声的对象性电视节目。需要指出的是,对农电视节目并不等同于农村题材节目。  相似文献   

5.
地方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既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应该履行的职责,也是农民观众的呼声和愿望,更是地方电视台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参与竞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优势在农村,广大农民需要广播,更需要实用的农业节目。目前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很少,质量不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如何扭转目前广播对农节目弱化的现象,提高广播对农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民听众提供更大的帮助,已成为广播媒体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广播对农节目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传阵地,各级电台都有各自的品牌和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节目的创新,将政策引导、农技服务、维权、娱乐等融入新的节目形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功效。嘉兴台对农广播频率,自2000年4月开办至今,始终坚持“一切为农民服务”,突破了传统对农节目的老套路,推出了富有创意的主打栏目《阿秀嫂的家常话》,把节目办给农民听,让农民唱主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听众在广播听众群中占有很大比例,对农节目担负着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但也面临听众群日渐萎缩的现实。如何对节目进行创新,把节目办出农味农色,满足广大农村听众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对农节目创新的必要性探讨对农节目创新的必要性,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对农节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贴近于农村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义不容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们面对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电视台要继续办好对农节目,必须做到审时度势,创新节目观念、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 ,我国的对农电视节目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数量不断增加 ,质量稳步提高 ,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 ,也隐藏着不少的危机。对农节目承受着内外强大的压力 ,纷至沓来的各类型新奇的、前卫的、时尚的节目让一向朴实、单一的对农节目陷入重重包围。对农节目要留住观众 ,必须走一条充满荆棘的路。长久以来 ,有的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 ,对农节目的受众就是农民 ,对农节目是办给农民看的。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其实 ,对农节目并不只是给农民看的。一个成功的对农节目应该让农民和城里人手中的遥控器都锁定它。对农…  相似文献   

11.
孟玲 《声屏世界》2005,(1):49-5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是在市场经济下催生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农民是有经营自主权.既务农、又务工,还要奔市场,有着强烈求知、求实、求富愿望的新型农民。他们迫切需要对农节目能提供更多、更快、更新的有效信息;了解有关农村工作和农村生产的新政策、新精神、新要求,了解农村改革中的新经验、新典型、  相似文献   

12.
曹璐 《河北广播》2006,(1):59-61
《希望的田野》是有着56年历史的河北电台对农节目的老品牌。五十六年,半个多世纪,河北电台对农节目的名称发生了变化,最初叫做《对农广播》,后来叫做《农村天地》,直到现在的《希望的田野》。其中不仅是节目名称的改变,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对农节目不同的时代内涵,其中的关键词可概括为:对农节目的定位要与时代变革同步,与当代农民的信息需求同步。  相似文献   

13.
办活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周清 《视听纵横》2006,(1):108-108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线电视从城市走进乡村,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欣赏二十套、三十套甚至更多的电视节目。频道竞争的激烈、农民欣赏几味的变化,使原有对农节目的报道模式受到了挑战。目前,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领域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对农节目报道模式已经越来越突显出了弊端。吸引不了农民朋友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刘刚 《记者摇篮》2010,(2):52-53
对农法制宣传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但是不能认为我们的节目涉及到了农民、走进了农村,和农村的法制有关了,我们的节目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种认识显然是肤浅的。对农村电视法制宣传,应该明确我们的节目(栏目)服务方向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宣传必须是针对农民缺乏法律常识以及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这种现实状况而进行的电视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社会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农节目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台的重视.各类对农节目日益多起来。但是总的说来.对农节目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普遍存在着表面化.浅层次的问题。如何把对农节目做深做细,增强节目的指导性和实际意义.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我们辛集电视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高站位做好舆论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是近几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农民通过调整结构也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在农业结构调整宣传方面.辛集电视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积极宣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增强农民靠种地致富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在吃透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一号文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因此我们十分关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两年.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出田野.从事非农产业,一条路是劳务输出,另一条路是发展小城镇建设.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我们对辛集市发展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郝丽萍 《中国广播》2005,(11):75-76
2005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作为对农宣传的主阵地和排头兵,县级广播电台在服务农民群众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更具优势。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常熟电台,今年进一步强化了对农服务理念,提出农村节目要:“走进农业龙头企业,走进种养殖大户,走进农业生产基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增产增效服务。”加大了对农节目的组织策划,在县级台广播加强对农节目的服务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电视台专门制作的对农节目,农民们并没有表现出人们所期望的那种热情,相反,却时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冷漠。本文从对农节目的现实取向和对农节目的叙事策略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缩短对农节目与农民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节目的受众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想把对农节目办得让农民喜欢,除了要有强烈的"农味"和乡土气息外,还应该立足"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注重节目的创新性,使之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办好农业科技节目,特别是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节目,这是对农电视节目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这类节目农民过去不太喜欢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节目的传播内容与农村观众的需求错位。一些对农栏目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节目缺少“农味”.广大农民朋友看节目时“欲知”、“应知”的内容或者说目前农时农民非常想了解的具体的实用技术,在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  相似文献   

20.
办对农节目 ,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为农服务。面对21世纪的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 ,为农服务如果停留在过去简单的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传达有关政策 ,就会把做对农节目的人放到了一个尴尬地位。要真正为农民服务好 ,必须了解农民 ,熟悉农业 ,摸透政策 ,用你积累的一桶水 ,给农民一杯水的服务。端正思想 ,明确自己的定位。中国的绝大多数人也是农民出身 ,奇怪的是很多人偏偏不承认自己是农民。扪心自问 ,作为一个电视人 ,除了所接受的书本教育比农民多一些 ,我们又能比农民强多少呢 ?毛泽东早就说过 ,知识有两种 ,一种是书本上的 ,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