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背景 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每次学生写完作文,老师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精批细改。可是,这边教师忙得“不亦乐乎”,那边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笔者不禁反思: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发现如果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尤其是经历写后的评价欣赏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活页作文就是将作文不再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而是写在作文活页纸上。作文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放在办公室,等到作文讲评时发给学生。评了上周作文写了本周作文之后,作文本将再一次回到教师案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惯用模式。学生上了三年级以后我们有了作文作业。每每想将一些优秀习作展示给全班学生时,由于作文本展示受到限制我不得不让优秀习作的作者再把文章用纸重抄一遍,然后再在展示台上展示或装订成集。虽然抄写很辛苦,但这些小作者们仍很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而作文批改更是一件头疼之事。多数教师千篇一律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面对一大堆的作文本,改来改去,改得是头昏眼花。批改后发给学生,学生却不屑  相似文献   

4.
梁旭煜 《现代语文》2013,(8):126-127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受"学生写,教师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费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教师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且效率低下,但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拘泥于常规的精批细改,则教师耗时多,费力大,而学生却不"领情",他们往往拿到作文本后一扫而过,漠然置之,实在是效果不佳。几年前,一次偶然的作文评改活动,却"一石击破水中天",打破了我多年因循守旧的常规作文评改的做法。那是初中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训练课,我让学生围绕自己或家庭生活,敞开心扉,尽情书写心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写这种素材的作文,学生手里的范文会有很  相似文献   

6.
教师如何从作文本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近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试探。我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班学生作文,从前一般都无写草稿的习惯,题目一出,想到哪写到哪,写完一交了事,有的连看都不看一遍,更说不上什么修改了。在他们看来,修改完全是老师的事。据此,我首先规定作文一律得先写好草稿,自己动手修改后,教师过目点头,方准誊上作文本。这是我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已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学生把作文  相似文献   

7.
批改作文时,我在作文本上一律用符号,不在作文本上写文字评语。但是,评语又不能不写。为此,我把每个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分别写在一些纸条上。让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写好评语后,再发给他们。让他们把老师的评语贴在作文本上,与自己写的评语对照,看看老师与自己的评价是否中肯、全面,是否找到了主要的优缺点。实践证明,这种有趣的方法,既  相似文献   

8.
刘日平 《教师》2014,(18):24-24
正作文批改令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并且常常是"吃了力却不讨好"。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本上写满了教师的批改语,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师在作文批改中把作文的"批"和"改"全由自己一个人揽下来,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  相似文献   

9.
这一周的作文本收上来了,一名叫徐敏的女生却没写作文,作文本上只写了这么一段话:"老师,您太忙了,以后您布置的作文我不写了,我的作文本你就别改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交作文."从这些文字里,我读出了一股近乎于幽怨的情绪.这孩子怎么啦?我感到有点蹊跷.  相似文献   

10.
想必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与我一样深有同感:每次作文.老师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精批细改,作文本上可谓"琳琅满目".令人心寒的是学生拿到"双方的劳动成果"后,往往只注意等级、分数,对那些红色的评语和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视而不见.许多语文老师为自己的徒劳绞尽脑汁却无法曲径通幽.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参与作文评价,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师往往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甚至可能是唯一读者,因此,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避免批评取向,多采用欣赏的取向,读学生的作文多加赏识,多加肯定,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有教师曾作过对比,在一次作文中,随机在几个同学的作文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好!”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或写上:“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都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  相似文献   

12.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相当高,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作文兴趣却有很大的退步。通过调查了解,我找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原来,是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渐渐消失了学习写作文的兴趣。于是,我开始了改革作文评价方式的实践。一、学生自我评价在一次作文之后,我让学生先自我评一评,写一下自己在写这篇作文前是怎么准备的,又是怎样认真写的。学生们敞开心扉,把自己对这次作文的认识、每一步的准备都详尽地做了叙述。例:夏天宇同学的自我评价:看到《童年趣事》这个题目后,我非常兴奋,我童…  相似文献   

13.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往往第一眼看的就是评语,看看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评价如何.我刚开始教语文时,深感作文的担子太重,在批改作文时,往往图省事,写了一些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评语。如:“语言欠生动”、“内容单薄”、“感情平淡”、“平铺直叙,不吸引人”等.这些话,学生是最头痛的.他们写了很多作文,老师年年换,但评语却极相似.看了这些  相似文献   

14.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以教师为主角,既改又评,俨然一个判决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更辛苦,即便作文本上圈圈勾勾随处可见,评语密密麻麻,学生收益依旧甚微。长此以往,教师怨"吃力不讨好",学生叹"作文真的好难"。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15.
这一周的作文本收上来了,一名叫徐敏的女生却没写作文,作文本上只写了这么一段话:“老师,您太忙了,以后您布置的作文我不写了,我的作文本你就别改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交作文。”从这些文字里,我读出了一股近乎于幽怨的情绪。这孩子怎么啦?我感到有点蹊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周岩 《黑河教育》2014,(6):51-51
正【案例背景】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习作的评改方式大多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模式。作文本下发以后,学生急忙翻看一下分数,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把作文本搁一边了。学生总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老师劳身伤神为学生所评改的作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作文本是一种充满心灵沟通和感情渲泄之快乐的创造活动,但很多学生却把作文看作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苦差事。笔者结合实践,尝试探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乐写氛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朱老师,我的作文本今天发错了,我错拿了同桌张雯的作文本,怎么办?”一天晚上,正在备课的我接到了班上王磊急匆匆打来的电话。说起王磊,他呀就是典型的“提起作文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作文真是让人操心!“那么……那么你就把作文写在张雯的本子上吧!写完以后你还可以欣赏一下张雯的作文。待会儿我会打电话告诉张雯,让她也把作文写在你的本子上。”打完电话,我又开始了备课。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作文本发错竟然引发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叶鑫成 《学周刊C版》2010,(5):135-135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150分的试卷,作文一般占60分。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作文教学一般分为指导和评改两部分,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全方位指导,精批细改,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后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老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宋婕 《语文天地》2013,(7):44-47
笔者是高一两个理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前不久的一堂作文课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那天我布置了一篇当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写一篇700字左右规定话题的作文。写了大概10分钟左右,一名学生就满头大汗地举手说他要去厕所。在我的许可下,他急忙冲出了教室。我随手翻看他的作文本,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更奇怪的是时间过去了很久,他也没回来,而等下课铃一响他却出现在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