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我的备课观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教师的回答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就用不着新写。”于是乎,一本教案每每是“新三年,旧三年,增增删删又三年”。甚至教师彼此之间还“互通有无”,一本备课笔记,如接力棒般辗转于数人之手。近年来,普通中小学各类教材已基本稳定,除了编排体例上有些变化外,教学内容无太大变动,加上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课务安排上采取了“循环制”,这就使不少教师无…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确的。传统《教育学》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往往只强调三种计划(学期/学年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和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而忽视了联系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强调——课前“背”课。所以,很多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有符合备课常规要求的教案,但是“心中无数”,讲课时只好照着教案边看边讲,形成“上课老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学生背笔记”这样一种呆板的教学模式;需要板书时,教师则背向学生,一手拿教案、一手拿粉笔,两眼紧盯着教案,边…  相似文献   

9.
1988年,袁浩与全校教师谈个人备课。在说到备课笔记时,袁浩说:什么是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是教师为了上好课,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设计的文字记录。好的备课笔记中无处不浸透了教师的心血,闪耀着智慧的光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原创性的工作。但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备课管理是一根软肋,面对一本本备课笔记,管理者很难对其质量作公正的评定。因为现在许多老师的备课教案来源于优秀教案,来源于网络上的名师课例。教师备课,很大程度上做的是文抄公的事——抄写现成的教案。再加上现在的集体备课,由于监管不力,更多的时候已异化为一人备课、多人享受、更多人受害。如此种种,备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要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如果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手中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这些教师的回答往往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也就用不着新写。于是乎,一本教案每每是“新三年,旧三年,增增删删又三年”,一经写好,便经久不衰。甚至教师彼此之间还来了个“互通有无”,将旧教案交流使用。一本备课笔记,常常如接力棒一般辗转于数人之手。近年来,普通中小学各类教材已基本趋于稳定,即便教材的编排体例上有些变化,也大多属于微调,具体教学内容并无太大的变动,加之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课务安排上又采取了“循环制”,这就使得不少教师无须花费太长的时间便可以基本掌握所任教学科的全套教材内容。然而教材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教案亦可以不作变更地全然照搬。偏偏不少老师只注意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却忽视了“岁岁年年人不同”;单单想到“铁打的营盘”,独不考虑“流水的兵”。一旦“苦心经营”(如果教案乃自己钻研所得、是自已的劳动结晶还属比较好的,而另有一些教师连“苦心经营”都成问题,手中的教案往往是从“教案汇编”之类的书上摘抄或是干脆从网上下...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师把握教材,与文本对话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在整合作者思路、学生思路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对课堂情况进行预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完整的备课最起码包括这样三个环节:1.研究教材和学生;2.确定教学思路;3.撰写教案。工作中,学校领导普遍要求教师独立备课,一个人把整本书备完。而一线教师往往由于具体工作很多,不能每次都有充分的时间经历以上的三个环节,因而常常把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写教案上。部分老师采取“认认真真”抄教案的对策以应付领导的检…  相似文献   

13.
一、本末倒置式 在个别农村中小学学校,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不重视备课工作,甚至认为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不得不做的一种工作。于是先拿着课本去上课,上完课之后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文字”的抄写,把教案集上的东西原原本本地或偷工减料地“搬”到学校统一发放的教案簿上,  相似文献   

14.
<正>1.教师要充分备课1.1深入钻研教材,促进文本的充分解读。备课乃所有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师把握教材,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在整合教材、学生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对课堂进行预设的一个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然而,一线教师中有些人对备课缺乏正确认识,依赖现成教案,甚至对教材都不熟悉就走进课堂。综观名师经验,首先是在研究教材、解读文本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学管理者,所期望的当然是教师演绎出高效课堂,但他们往往却在检查教师备课笔记(而非“备课”,更非“上课”)上耗时费力,大动干戈。将广大教师的兴奋点从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转移至大篇幅书写教案上来,这往往使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与我们的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笔者认为,管理者应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决胜课堂。  相似文献   

16.
教案,也称备课笔记,顾名思义,它是教师为课堂教学预先写好的方案。在传统教学中,教案书写是备课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教学管理,在备课检查环节,最主要的也是查教案。教案有  相似文献   

17.
一、在备课上应做好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备课方面应做到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设计、编写生物教案是生物教学备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生物教师普遍重视且议论较多的一个教学课题。我国解放以前,教师备课至多是有一份教学笔记或提纲,还说不上是教案。解放后,通过学习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编写教案才被列入教学常规。直至“文革”以前,教案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五段教学”的固定模式。目前,这种模式还在被广泛沿用着。客观地、历史地分析,这种教案模式确曾在改变过去的随意性教学,促使教学规范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教案是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教案的实质性问题不是形式和方法的问题,教案是教学观的反映,也是教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当前教学现状中教师备课迷信教参和优秀教案,不敢做个性解读的问题,提出要细读文本,让备课从深入文本着手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细读文本要从读出“情”“趣”,读出内蕴,读出超越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等,供同行学习、交流、评议,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教研过程。“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课”是教师更内涵、更高层次的备课。从一般意义来说,备课主要指写教案,实际上,备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写教案仅是其中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所投入的智力活动不可能在教案中完全展现出来,教案只是一个准备付诸实施的操作方案,重在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