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丹教授于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庄子》心得,引起轰动,使广大电视观众也因此更加关注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及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古代道家哲学经典著作《庄子》及其丰富的哲学内涵,这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继承和发展。根据她的讲座整理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一书畅销一时,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但是无庸讳言,这部书存在的疏误错失也很多,学界多有商榷批评之声。本文仅从学术与语言的规范化方面指出《于丹(庄子)心得》自序中存在的多种瑕疵,加以辨析补正,并强调学术与语言的规范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继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之后,于丹又登上马东主持的央视三套《文化访谈录》节目,在国庆期间与观众分享她的“昆曲心得”。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07,(10S):17-17
随着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在媒体和网络的流行,许多人开始喜欢《论语》《庄子》,国学以迅猛的速度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把于丹那句“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一个孔子“奉为经典。[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于丹成为“现象”,又是在讲读《论语》心得中“红”起来的,从事儒学研究的我,自然不能不加以关注。我刚刚拿到《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时,  相似文献   

6.
田力 《广西教育》2008,(8):11-12
自从《三国》、《论语》、《庄子》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就成了畅销书,名居各种排行榜前列。于丹、易中天等学者也随之走红,掀起阵阵波澜,欢呼拥趸者众,批评泼冷水者亦不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之人,没必要去赶其中任一个潮头,他们是大学教师,我辈是中学教师,也难辨其中对错。但于丹、易中天却于我等从业者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觉悟之间     
王平 《教书育人》2014,(8):80-80
庄子贫而乐道,不慕富贵,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于丹教授的《于丹庄子心得》,古为今用,用众多的故事,深入浅出阐述了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把握人生,懂得用心生活。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的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通过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解读《论语》和《庄子》,受到一些观众好评.随后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也受到各方追捧。时至今日.于丹又开始讲昆曲的审美之旅,真可谓是学术界的超女。但是,中山大学徐晋如等10位博士却不以为然.2007年3月2日,他们在某网站发表了《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进行到底》的文章,一时间跟帖者络  相似文献   

11.
在于丹《〈庄子〉心得》一书中,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是耐人寻味。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郁闷,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相似文献   

12.
近来于丹《心得》争议颇多,有反对的,有力荐的。引发了一场百家争鸣的论争,各家各派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于丹《心得》的艺术魅力,遮挡不住于丹《心得》的美学光环,阻挡不住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美学价值。重新探讨于丹《心得》的美学价值,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于丹《心得》的正确理解,而且对于推进文学批评乃至文艺理论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两年,北师大教授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及《〈庄子〉心得》,一时吵得沸沸扬扬。一边是讲坛收视率之高,大陆新儒家学者的支持,一边是学院派人士的指斥,十博士的激烈讨伐。现今这在中国大陆引发了激烈争论的于丹现象已基本尘埃落定。当争论的硝炯散尽之时,我们回头再来审视这一现象,不禁有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于丹讲《庄子》中支离疏的故事,说庄子认为支离疏虽然丑陋,但可自食其力,还能养活别人。解玺璋在《于丹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指出,庄子的本意是说,只有像支离疏这样对当政者无所用的残疾人,才能避免迫害得以全生。于丹竟然把这个故事改写成自强不息的典型,用以迎合社会的主流意识。这是腰斩庄子的思想,要庄子为当今的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之后,就遭遇了“挺于”和“反于”的“冰火两重天”,褒者誉之为“学术超女”、“文化的传播者”,贬者称于丹恶搞经典、忽悠大众,是“高学历文盲”。“于丹事件”的发生,其本人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始作俑者、罪魁祸首还是社会和国人灵魂的普遍浮躁,《百家讲坛》、出版社、媒体以及大众都难咎其责。  相似文献   

16.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撰写的《〈论语〉心得》一度热销,造成了所谓的“于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于丹”的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大多停留在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17.
于丹的《庄子〈心得〉》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曾在梦中得到一句箴言,可以行之终身。醒来后却把这句话给忘了。国王百思不得,就  相似文献   

18.
去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心得》时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原句是:从领舞邰丽华,到千手观音这个残疾人的表演群体,大家看到的是端庄、肃穆、优美、纯净,是美奂美仑、金碧辉煌。),结果遭到网友的炮轰。他们认为美轮美奂一般只用来形容建筑,于丹用错了。与此类似,也有听众指  相似文献   

19.
古滕客 《今日教育》2012,(7):105-105
作为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讲完《论语》《庄子》,趣品完人生之后,又开始重温古诗词。在《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中.于丹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于丹从以“心得”方式解说《论语》开始,便触动了人们对如何解读、传播文化经典的不同思考。面对争议.于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上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