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记录了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鲜明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中首当重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本文试着厘清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并结合实践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构建和让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在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提升的同时,能够促使传统文化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承,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途径,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启蒙课程,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化课程学习重要的启蒙阶段,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增加经典诵读环节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还是学生开始全面学习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通过语文经典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文化知识,还可以在经典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的措施分析为重点,并对经典诵读的必要性作出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林丽洪 《教师》2019,(12):31-3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它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然后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文字与经典文化的责任,并将这一传承责任延续到学生身上,让作为未来栋梁的学生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与发展,懂得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注重人文的学科,语文老师要让德育蕴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会与人交流,传承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教会我们每个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广大小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培养人文素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人文性,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些语句道出了人文性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与社会和他人沟通、对其自身发展以及将来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对于学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初步研究,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及语文教学实际,将从多个层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学习成为一个有限制的教学环境,无法体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所背负的思想引导、综合能力提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也应该摆脱教材、课堂的束缚,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教学小学语文的新方式。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紧迫性目前国家已经就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布了许多教育文件,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长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必须从人文精神拓展和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应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深入挖掘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并没有专门研究客家文化本身,而是透过复杂的文化现象洞悉客家文化背后的社会色彩,让新时代的学生理解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永定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我们要带领学生们拾起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精彩纷呈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发展的目标。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古诗词不仅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语言知识、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内容,对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张力伟 《考试周刊》2013,(56):38-3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模式进行改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对"以人为本"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粱艳 《教师》2010,(28):74-75
目前,职高生普遍存在精神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语文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应该发挥其人文特色和教育功能。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梁艳 《教师》2010,(25)
目前,职高生普遍存在精神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语文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应该发挥其人文特色和教育功能.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巨少杰 《甘肃教育》2020,(5):162-1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话题等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都蕴含着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竭尽全力开发,积极利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语文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