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热力学中的耦合作用,其实质是化学平衡的定向移动。在对陌生化学反应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剥离出每类陌生化学反应中的耦合反应,并对这些耦合反应的耦合作用逐一进行阐释,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分析陌生反应的热力学模型,从而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2.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打破所谓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的教学结构,提出基于“情境-问题-活动-知识-素养”的深度学习模式。以自然界中的硫循环为大情境,通过建构价-类表三维图,整体认识硫及其化合物,在活动中使其核心知识结构化。运用价-类表三维图及转化的思路解决除去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模拟酸雨的形成、酸雨的防治等陌生且复杂的实际问题。同时将评价任务及活动镶嵌到整个单元学习中,通过实时的表现性评价,时刻关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5.
汤群 《化学教学》2022,(8):47-52
“探究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的项目式教学由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入,分成四个核心任务,以问题为驱动,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活动,对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制备及含量测定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自主运用价-类二维的元素化学认知模型解决相关的物质转化问题,让元素化学认知思路结构化,提升研究物质性质与转化的能力,最终形成能迁移应用的问题解决思路和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烟花燃放为生活情境,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用真空采血管等进行绿色化分组实验设计和微型化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进阶式学习任务的驱动逐渐生成“价—类”二维图,总结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建构探究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转化的认知模型,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和认识思路的模型化。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中比较繁杂的知识。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构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关系基本模型图,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卢珊 《化学教与学》2023,(3):29-34+93
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目标,作者尝试在“5E”教学模式下,以葡萄酒为情境载体,探究、思辨与讨论二氧化硫性质。采用创新实验和数字化实验揭示反应的本质,引导学生建构二氧化硫性质的类-价二维认知模型。通过新知迁移与应用,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物质转化和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人类文化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阶思维能力作为21世纪发展所需要的重点能力,被各国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价—类二维图能够有效串联知识点,实现学习负担简化和学习效率增加,在一线课堂被广泛应用。价—类二维图的主动建构过程、根据不同视角认识物质性质背后化学本质过程、应用价—类二维图实现物质转化过程,都是高阶思维过程,对高阶思维培养具有极高的价值。以建构价—类二维图为模型,预测并制备氢氧化亚铁,实现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和素养落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铁三角”“铝三角”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剖析,借鉴“价类图”等相关理论,从化学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粒子所带电荷数和反应体系溶液酸碱性等多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描述水溶液中元素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价荷图”,以铜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证实“价荷图”的可靠性,借助“价荷图”思想预测并设计双铜电极电解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创新实验,体验“价荷图”在实验设计和深度学习中的统摄思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差异以及教材编排的特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尝试以化合价为抓手,先利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对相同价态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最后对化合价升降探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师教学主线的设计合理性和学生学习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原创试题命制流程。重点阐释通过明确试题功能确定考查目标;加强情境设计并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权威性、时代性;强化命题规范聚焦关键能力考查。以物质转化及应用类试题为例,利用辉钼矿制备多钼酸铵为情境素材,设计两道风格迥异的原创试题,阐释命题应源于真实情境、服务选才,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实际;注重知识间的关联,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将命题视角引入教学实际,提出在帮助学生从类-价二维进阶到热力学动力学、单一转化进阶到协同转化、物质转化向物质能量协同转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认识物质转化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众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给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困扰。应用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发展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二维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含硫物质转化”的复习教学。学生将项目拆分成子任务并转化为化学问题,完成了“硫代硫酸钠的性质预测及制备原理的探究”“硫代硫酸钠实验制备条件优化及产品分离提纯的探究”“硫代硫酸钠产品纯度的检测”等三个子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含硫物质转化的“价-类”二维图,使学生掌握从物质结构、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等多个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尝试将核心知识、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等有效落实,形成适用于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真实情境“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为贯穿单元始终的总任务,设计“寻找合适铁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剂的应用”三课时的“铁及其化合物”的单元教学,突出“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概念对本单元学习的统领作用,并引导学生基于“价-类”二维视角认识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设计单元整体评价,力求全面诊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次积极尝试。一、理论依据北师大王磊教授提出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时,可运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建构了“价-类”二维模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并发展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型,外显了核心概念对于无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认识和思维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铁三角""铝三角"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剖析,借鉴"价类图"等相关理论,从化学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粒子所带电荷数和反应体系溶液酸碱性等多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描述水溶液中元素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价荷图",以铜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证实"价荷图"的可靠性,借助"价荷图"思想预测并设计双...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80):159-160
通过学习金属钠,建构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原子结构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用途对社会价值认识的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是关于金属钠与氧气及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开展以"化学核心素养为本"、结合情境教学、注重学习金属钠思路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给予准确把握从多种微观视角对金属钠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辨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能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是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性质可在转化过程中体现。以“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为例,通过设置任务载体,利用“物质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完成转化任务,归纳物质转化的一般路径并提炼“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性质视角,从而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框架与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讲授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能力较差,尤其对多种氧化态元素的价态转变更感到困难。因此,本文简要谈谈元素电势图及其一些运用。如果深入了解这方面知识,就可以达到全面地掌握某种元素的各种氧化态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