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颖 《传媒》2006,(7):14-16
当前,我国传媒产业总体上仍保持增长的态势(CTR研究显示2005年中国广告额增长18%),但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感受.互联网、手机等所谓"新媒体"迅速崛起,而"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和期刊则面临广告下滑、发行量下降的压力,"狼"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2.
袁军  王东 《新闻实践》2006,(10):23-23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行业报目前已经出现分化。其中,发行量在10万到20万之间,广告收入在800万到3000万之间的报纸10家左右,不及行业报总数的10%;发行量在3万份到10万份之间,广告收入在300万到800万元之间的报纸有30多家,占20%左右;而绝大多数都是经营困难、发行量和广告量都较少的报纸。因此从总体上说,行业报还是一个脆弱的媒体,它无法与那些资产上亿的媒体集团或大媒体相抗衡。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意义上,媒体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功能上。媒体的经营也通常是围绕信息传播的范围、覆盖能力的大小而展开。通常,发行量大的媒体广告效益就好,发行量小的媒体就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广告客户。因此,提高发行量,扩大媒体覆盖面,一直是媒体竞争的一个主战场。但是,地方性媒体由于不具备像北京、上海那样的城市规模作依托,覆盖面有限,  相似文献   

4.
面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挑战和传统纸媒体的竞争,《湖北日报》2011年前发行量一直徘徊在20万份左行。2012年,《湖北日报》发行量实现翻番,增长到46万份,2013年又再攀升到55万份,跃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二位(仅次于《南方日报》)。短期内如何取得如此大的变化?《湖北日报》发行的回答是:瞄准目标突围。  相似文献   

5.
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信工具已经存在三十多年了,但被称为手机媒体则是在2000年前后.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手机媒体形式不断问世.随着三网融合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手机媒体化的特征将更为明显.我国对于手机媒体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至今不过9年的历史,总的说来,较之于手机媒体发展的惊人速度,手机媒体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为我国手机媒体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6.
新华网总裁助理、移动新媒体业务总监李俊先生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看到手机确实是一个媒体,一个非常庞大的媒体。现在全国有5亿手机用户,这相当于现在全国日报发行量的五倍,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的四倍多,相当于现在电视用户的0.4倍,你不承认它是一个媒体怎么行呢?这当然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媒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8日北京大兴电视台开设了国内第一档以手机拍摄素材为内容的新闻栏目《手机新闻眼》,由此手机记者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所谓手机记者,是指那些利用手机的信息发送、录音、照相和摄像等功能采集素材或内容并提供给媒体使用的非新闻专  相似文献   

8.
李俊 《新闻窗》2010,(1):42-43
手机媒体是一项文化产业 手机,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手机媒体就是把报纸、电台、电视搬上手机。具体说.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媒体,但是媒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些媒体声名显赫、影响巨大,有些媒体则默默无闻,朝不保夕。我们把那些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称之为主流媒体或强势媒体,其中最为顶  相似文献   

10.
李亚玲 《东南传播》2012,(11):28-30
当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已经渐趋成熟,此时再来重新对其进行本体性的探讨则更易认清其"真面目"。对于如何分辨手机的复杂身份,本文遵循手机的技术形态,将其划分为移动个人通信、移动个人互联、移动公共通信和移动公共互联四种传播形态,其中只有移动公共通信和移动公共互联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手机媒体逐渐普及.加上旧有的电视、广播、电影、音象制品、杂志、书籍等媒介渠道,群众信息获取途径前所未有的宽泛、及时。报纸因为其自身局限性,已被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逼到悬崖边缘,传统报业发行量下降、广告业务大幅缩水。统计数字显示,美国报纸发行量在过去10年里减少了15%以上,日本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了3.2%。如何张扬个性凸显优势,抢占先机,成为报纸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章成钧 《新闻实践》2009,(11):43-43
党报或大报被封为“主流媒体”,向来是没有争议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在笔者心底,总是存有些许疑问:那些全国发行量跌成十几、二十来万的,因为它端着党报或大报的架子,发行有“红头文件”撑着,“主流媒体”的封号就是受之无愧的?这符合唯物辩证法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适应当今主流媒体传播形式成为传统媒体急需面对的问题,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党报,虽在发行量与广告数目上没受到过多的影响,但党报的舆论主导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基于新媒体时代党报特有的优势,从新型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其营销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正>新华网总裁助理、移动新媒体业务总监李俊先生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越来越看到手机确实是一个媒体,一个非常庞大的媒体。现在全国有5亿手机用户,这相当于现在全国日报发行量的五倍,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的四倍多,相当于现在电视用户的0.4倍,你不承认它是一个媒体怎么行呢?这当然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媒体。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忠青  邹华华 《新闻界》2006,(5):111-112,119
一、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其突出特征(一)手机媒体的发展轨迹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是1992年在英国Vodafone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手机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手机服务类型从语音到数据到多媒体的变化过程,手机已成为“第五媒体”。分析了手机媒体发展过程。探讨了手机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表明,手机媒体势必成为主流新传媒,手机媒体业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随着宽带移动互联网在手机上的实现,手机将可能成为3G时代媒体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17.
正这已经是一个移动大传媒时代。虽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体表面上还在大行其道,但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报纸朝手机、网络、移动终端延伸,电视与广播巧借短信与网络平台与受众即时互动……那些密布在我们周围的媒体形态,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新媒体的成分;那些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无不反映着新技术无孔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凡通过手机终端交流,除了语音信息之外的数据流,而且是把终端运用融合起来的,都应该称之为数字媒体。它并不是大家平常认为的手机报、手机网络概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有三个特点:第一,手机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第二,手机媒体更多依赖于媒体平台运行;第三,手机媒体不仅是全媒体,更是个人中枢。所以,我把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大致总结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媒体,特别是纸媒,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显得步履维艰,读者大量地通过微博、微信等流失到电脑、手机.发行量下滑,连带影响到发行与广告收入.部分自己有网站的传统媒体,甚至连网站本身的流量也不怎么增长了,更何况网上的广告收入并不好.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24日,一条新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上海《新闻晚报》将在2014年1月1日停刊。与此同时,这则新闻又一次将报纸是否会被取而代之的论断推到一个高度。众所周知,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手机阅报的兴起,让受众享尽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海量新闻信息的快感,由此导致一些地区的报纸发行量逐年下降,有的甚至面临被消亡的境地。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们纷纷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