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内江科技》2022,(1):59-61
本文以2000~2019年成都市统计年鉴户籍人口总数为依据,结合微分方程模型的相关知识,优先拟合出灰色预测模型,进而来准确预测成都市人口未来的变化,为成都市的规划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在建模完成及模型应用结束后,经过残差检验、后验查检验、误差分析和对预测结果的现实分析,结果显示此模型精确度较高,在对成都市未来人口走向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从事某项预测工作时,常发现可供选择的预测模型往往不止一个,这时,人们往往以模型对历史资料拟合的优劣来选择预测模型。然而大量的事实却是:即使根据对历史资料有最优拟合的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其精度也往往不十分理想。因此一味追求对全部资料的最优拟合也并非是提高预测精度的好方法。根据预测这一科学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在选择模型时应致力于选择那些虽不能很好地拟合远期资料,但却能较好地拟合近期资料的那些模型来从事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向莹  王雅萍 《内江科技》2009,30(11):130-130
文章选取中国基金网7月中旬推荐的华安上证180ETF、华夏上证50ETF、友邦红利ETF三只基金的基金净值序列,进行了ARIMA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模型的拟合还是在预测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广大基金投资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原有创新扩散模型及其局限性,根据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迭代产品扩散的改进模型。利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实际数据对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仿真软件中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揭示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扩散特点。对比原有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结果说明产品迭代扩散改进模型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坝变形监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大坝纵向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分析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了比较GA—BP监测模型的优劣,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坝纵向水平位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拟合结果和误差,得出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大坝变形监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提高拟合效果和减小误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新区块的投产、规模化的开发调整和三次采油方案的实施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多峰的产量变化模式,而传统的HCZ模型属于单峰预测模型,不能适用于多峰的产量变化的预测。本文在已建立的HCZ多峰预测模型基础上,对HCZ多峰预测模型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建立了HCZ多峰预测模型无因次关系式,通过预测模型典型曲线的拟合求解,进而对油田的产量进行预测。通过实例的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HCZ模型典型曲线在多峰预测中的应用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变系数季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新权  张守一 《预测》1995,14(1):62-63,55
变系数季度预测模型葛新权张守一(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工商分院)(中国社科院数量技术经济所)1引言在模型技术研究中,提高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一直是最使人感兴趣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我们认为,变系数模型技术能够提高拟合优应和预测精度。目前,变系数模型已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8.
技术成熟度是企业理解技术成长规律、制定技术战略的理论基础,而普遍用于技术成熟度预测的成长曲线由于其函数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即过拟合或欠拟合问题会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预测法,结合专利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以燃料电池技术为样本对其成熟度进行预测,并与成长曲线模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预测曲线对于分析技术成长轨迹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证券投资分析中,常常需要对证券价格、成交量等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本文给出了基于R统计软件平台,利用三次样条平滑得到的数据拟合及预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举例。R统计软件的功能强大,使用简便,是进行证券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态分布模型和瑞利分布模型是两种常用的岩体渗流统计模型,它们分别认为因子对观测分量的影响过程是正态过程和瑞利过程,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本文引入的自适应分布模型可拟合任意影响过程,采用阿尔蒙多项式修正方法对模型进行转换后,结合优化算法可实现模型的有效求解。基于某工程实例,分别用三种模型对岩体渗流压力进行拟合及预测,得到相应的过程曲线,拟合部分的复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以及预测部分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表明自适应分布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良好,且均优于正态分布模型和瑞利分布模型;另外,还得到了自适应分布模型的滞后时间和影响时间,可间接用于推测岩石裂隙分布状况,为工程防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能力空间与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姚志坚 《科学学研究》2003,21(3):263-267
提出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开放体系 ,指出技术能力的培育和积累应该考虑技术能力空间 ,即在成本约束下可以有效地组织和调用的内外部能力要素的集合。其次研究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积累模式 ,即 :引进型、内部R&D型和合作型技术能力积累。最后 ,提出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积累关键在于培育核心能力 ,但同时需要注意核心能力刚性和动态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安超 《大众科技》2011,(12):49-51
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是最常用的平稳序列模型之一,文章在模型阶数已知的情况下,重点研究MA模型中未知参数的逆相关估计、新息估计和矩估计,进行仿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Black-Scholes模型扩展性研究及参数估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秋 《软科学》2005,19(1):5-8
从分析Black Scholes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入手,对扩展的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尽管存在假设的局限性和参数估计的缺陷,该模型仍不失为评价期权价值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Nonaka 等提出的知识演化和创新的经典 SECI 模型虽然揭示了知识演化的过程,但难以解释诸多知识的同时演化现象和知识创新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微电子行业的知识演化过程和知识特性说明了传统 SECI 模型的局限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知识演化和创新的改进 SECI 模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对应的三维坐标系,阐述了知识演化和创新中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者的关系以及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知识演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指出了改进 SECI 模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并对模型进行了知识动力学分析,解释了知识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复杂现象,并根据改进模型提出了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大气物理所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混合层海洋模式模拟了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一倍后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本文集中讨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中国气温增高幅度在南方和东北较大,夏季增温较冬季增温大;降水变化较为复杂,季节差异也很大,总的讲是东北大部、河套一带及云南、广西降水减少;土壤湿度在大部分国土上是变小的,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农业和生态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数据库模型及其实现途径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照  黄蕾 《情报科学》2001,19(8):853-858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了多媒体数据模型的功能特点及建模过程,比较,评价了多媒体数据库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论述了它们的实现途径(即以关键模型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扩充,采用面向对象匠多媒体数据库以及超媒体数据库)。经过研究,指出虽然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以扩展关系数据库占多数,但是由于多媒体中非结构化信息的特点和关系数据库固有的缺陷,更适于采用面向对象和超媒体的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7.
论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化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符福桓 《情报科学》2003,21(12):1233-1239
本文论述了情报学体系结构模式、特点、功能,以及未来的演化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加强情报学体系结构研究,对于深化情报学基础理论的认识,升华见解,建立完整、科学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大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风险投资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本文利用probit模型结合644例中国风险投资事件数据首次对中国风险投资倾向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中国风险投资倾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方向。经模型验证。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首轮风险投资发生时企业的年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以及IT、电信及增值、制造业三大行业.该结论也阐明了中国区域性:风险投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知识来源与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植惠 《情报科学》2000,18(2):97-101
本文对知识来源与形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指出人类知识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以及某些生理性的认知天赋;介绍了知识的现代信息加工模型;阐明了此项研究成果对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中国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三个方面,建立了技术创新政策评估模型。主要采用隶属度概念定量分析,在直线方程基础上得出政策效果评价指数公式。根据公式得出政策效果评价图表,分析认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均呈现出既相同又各有特色的政策效果。对评价可信度个别类比后提出了一些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