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停跳投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在世界篮球运动向高速度、强对抗方向发展的今天,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和综合多变的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并且广泛运用,致使现代篮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全方位地展开对时间、空间和地面的激烈争夺。因而,在由守转攻时直接抡攻的机会减少了,迫使进攻转入阵地配合进攻。在阵地进攻中。又由于对无球队员的贴身紧逼防守,封堵其移动和接球路线,使无球队员和内线队员难以摆脱防守接球进攻,同时也增加了外围队员传球的难度,给进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进攻队员要积极地频繁移动,在移动中摆脱防守,运用运球急停跳投技术或利用同伴的掩护摆脱防守接球急停跳投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防守趋势是对球施加压力,弱侧(无球侧)防守队员缩回防区,大多数轮转式区域联防(横向移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轮转补位——译者注)就是利用这一原则的.我们进攻区域联防时,就是根据这些防守原则,在进攻最有利的投篮地点埋伏队员.用斜线传球的方法将球传给位于有利位置的投篮手,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在防守队员重新调整好防守位置之前进行中投.这样减少了通常将球转移到一侧去寻找投篮机会的多余的几次传球.我们的观点是,如果能用一次传球得到一个良好的投篮机会,那么处理球的失误次数将会减少.下面是几种用斜线传球进攻区域联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有球时.不仅可以直接得分.同时又能组织进攻配合。由于增加了球地因素,防守队员必须把人和球组合起来防守.有效地阻止,破坏对方的进攻。降低对方进攻的成功率。这样就对防守队员的要求比较高.如何提高防守队员在防守有球队员时的能力就成为每个篮球教练都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比赛速度的提高,攻守转换的次数也随之增加,防守无球队员的成功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双方的进攻得分机会、控球权和时间的优势,可见防守无球队员对争取比赛主动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中学篮球防守无球队员的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为了在48分钟的比赛中更好限制对方的进攻和为本方争取到更多的进攻机会,防守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筛球运动中的地位."表演看进攻,赢球看防守."篮球强队都将防守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强调防守的攻击性.在训练与比赛中研究和大胆地运用攻击性防守技、战术是篮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蓝球的传接球技术是蓝球运动中一项最基本而且运用最多的进攻技术之一.在一场蓝球比赛中传接次数可多达几百或上千次,传接球技术是实现攻击目的的基础,是集体配合的关键.随着现代蓝球运动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防守技术的提高,对传接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传接球技术能把全队的进攻战术巧妙地组织起来,增强本队的进攻能力,掌握场上的主动权,牵制和调动防守队员,寻找攻击时机.传接球技术是蓝球比赛中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传接球失误一次就等于失去一次进攻机会,反而使对方增加一次进攻的机会,失误的次数越多,失去进攻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进攻队得分 ,仍由进攻队发端线球 ,向另一球篮继续进攻”的训练方法 ,使进攻队连续进攻、防守队连续防守 ,这不仅可以调动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8.
李俊峰 《甘肃教育》2013,(20):90-90
现代篮球比赛攻防并重,进攻是得分的关键.防守是获胜的基础,特别是对无球进攻队员防守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下面,笔者就篮球比赛中对无球进攻队员防守的方法及学生防守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抢、打、断球是篮球比赛中争夺控制球权的一种方法,是攻击性防守的基础。现代篮球运动向高强度、高速度方向发展,比赛双方都想使本队争取更多的控制球权,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除了应掷界外球获得的球权外,抢、打、断球便是一种争取获得球权的有效方法。因为通过抢、打、断球每成功一次,并快速发动进攻,投篮得分,就会对比赛的胜利增加一分机会。因此,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防守越来越显得重要,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篮球运动中各种防守战术的基础,要求防守队员以防自己分工的对手为主,兼顾球,看准时机,大胆抢断球,并利用各种防守的基础技术,密切配合、灵活机动地进行伸缩性防守,制约进攻队战术配合的一种防守战术。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足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发动进攻的点移至中场.充分运用人球“动态”条件,调动对方防守.创造空档和机会.在防守上主要是采用立体,人盯人紧逼防守.由于进攻型足球的逐步完善从场上队员单一职责分工,到职责的多面性.足球内部质的变化,促进了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比赛中双方队员在空中争抢投篮未中的球,统称为抢篮板球。进攻一方在空中争抢投篮未中的球,称为进攻篮板球,又叫前场篮板球;防守一厅在空间争抢投篮未中的球,称为防守篮板球,又叫后场篮板球.  相似文献   

13.
抢篮板球是篮球运动的主要技术之一,有力的篮板球争夺是获得控球权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影响比赛的结局:在进攻过程中,若能抢到投篮未中的球,则可以为本方创造第二次或更多次的进攻机会,直至得分;在防守过程中,篮板球若抢得好,同样可以获得较多的控球权,最大限度地压缩对方的进攻次数,从而为本方的进攻创造多一些的攻击条件。  相似文献   

14.
胡文秀 《考试周刊》2012,(64):103-104
1.引言排球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计策和行动。排球战术在比赛中主要体现在进攻、防守两大体系战术方面。排球的比赛过程,实际是攻、防战术对抗转化的过程.进攻战术是为使球在对方场区落地或造成对方各种失误.防守则相反。两者是相互对立矛盾着的统一体,激化着矛盾越深.比赛越激烈.对排球比赛运动的推动、发展就越快。水平就越高。具体说,比赛的得失分都是进攻、防守战术激烈转化着的对抗结果,而得分的主要手段是依靠进攻。加强进攻可以给对方防守造成困难.使其难于组织有效的反攻.减轻本方的防守压力。争取比赛的主动权。而防守是进攻的基础,是得分和减少失分的手段。除发球外,每一次进攻都是在防守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的防守为组织有效的进攻创造了条件。没有防守.就没有进攻,防守是积极进攻的前奏,在比赛中必须贯彻“攻、防兼备”“全攻全守”的思想,运动员掌握全面的攻防技术和战术.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增强训练效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张鹏 《考试周刊》2011,(45):130-132
在篮球场上,想要成为最后的赢家,犀利的进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没有固若金汤的防守,在整体比分优势上也会逊色很多。防守是获得进攻机会的开始,很多时候得分是在攻守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的,有进攻没防守等于浪费了一次进攻,耗费了时间而没有获得优势。因此,对现代篮球运动中防守技术、战术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与探析,对篮球训练与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对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足球的诱人之处在于进球,而足球的魅力在于进攻。”现代足球的发展,使全攻全守型的打法更加流行,场上队员们一进全进,一收全收,组织有序,全队像一部正常运转的机器,不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战术组合默契,在交锋两队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有意识地控制比赛的进攻节奏,而个人进攻节奏则是比赛进攻节奏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良好的个人进攻节奏的前提下,才能使整场比赛有效进攻得以充分的体现。整场比赛,个人的无球跑动、接应以及运、传球等节奏是关键的关键,这些节奏掌握得好,就使得防守者难以识破其意图,轻易地甩掉对手…  相似文献   

17.
足球比赛要想取得射门的机会,达到进球取胜的目的,必须采取快速进攻这是毫无疑问的,尤其在目前全攻全守的战术指导下显得更加重要。由于队员回防快,防守积极,所以给进攻队员在进攻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只要进攻速度稍微一慢,向禁区的传球、运球,及射门的路线都可能被封堵,以至于无法寻找射门机会,得分,造成比赛失败。为了提高进攻中的速度,本人在这里浅显提出应从四方面入手:技术动作、战术意识、身体素质、意志风格,只有正确地解决这四方面问题才能提高进攻速度,取得比赛胜利。  相似文献   

18.
现代篮球无球移动技术分为进攻时无球移动,防守移动,篮板球移动.这些技术不仅用在进攻中,也用在防守中.移动技术具有应变性、组合性、对抗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正朝着高身高、强对抗和以守促攻的方向发展.对抗的焦点在防守上,守中无攻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制约对手的凶猛攻击,同时也不会给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进攻机会,进攻和防守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比赛的失败.尤其是忽视了防守,不但导致失败,而且进攻的技术、战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防守之重要.目前我国许多篮球运动队伍中,忽视进攻的不多,而忽视防守的依然存在,而且为数还不少,为了遵循篮球运动的客观规律,适应世界篮球发展的新潮流,我国篮球训练必须在防守上很下功夫,抓好防守是我国篮球运动…  相似文献   

20.
浅析现代篮球运动中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篮球无球移动技术分为进攻时无球移动、防守移动、篮板球移动。这些技术不仅用在进攻中,也用在防守中.移动技术具有应变性、组合性、对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