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开阔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2.
陈好春 《甘肃教育》2014,(20):115-115
正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进行爱国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决心,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作好准备。音乐新课标在音乐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  相似文献   

3.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而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人格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中,应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加强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而在"听"的训练中,不仅仅是音乐情感的体验,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回归音乐本质的教学。本文针对我校高中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初步探究对其音乐内心听觉培养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继红 《教师》2011,(30):107-107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而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人格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渲染情感的高雅艺术,它充分利用激情的力度、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抒发情感,能撼动师生们的心灵,深深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音乐对学生进行德育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实际是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可在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的讲述中、在歌曲演唱和欣赏过程中以及在介绍作曲家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的重要体现,民族音乐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通过欣赏中外不同题材、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挖掘情感因素组织教学,学生并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提高音乐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节目主持艺术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主持人的审美风格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和品位。主持艺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就一定要重视情感体验教学。把音乐情感体验融入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播音主持情感的把握,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体会。本文透视播音主持教学环境,分析培养主持人音乐审美意识这一课题,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将播音与主持艺术同音乐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合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让专业教学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刘捷峰  文小武 《天津教育》2023,(24):125-127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凸显出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乐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点介绍音乐的历史文化,挖掘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文化与情感培养的作用,其次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旨在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一、小学音乐教学文化与情感培养的作用(一)开发学生智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重视的仍然是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致使本应当极富有情感的艺术教育变成一门纯粹技能、毫无情感的教育,与初中音乐课程教育初衷相悖。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实际,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研究,探析初中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音乐最本质的作用是通过有韵律的音符、曲调,将人们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设置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乐理知识学习等的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个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1.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学生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高中音乐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呢?一、聆听与感受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教师  相似文献   

19.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初巾音乐教学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足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建委  贾瑞伟 《天津教育》2022,(18):137-139
<正>“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如果学生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则难以对音乐形成全面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