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傩源自上古先民对鬼神的敬畏之心。是人类最早发挥本体精神力量,向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的抗争,从而展示人类早期生命的价值。福建泰宁大源村至今留存着传承千年的“古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大源傩舞也在发生着流变。其流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舞蹈主体符号的流变、时间与空间依附关系的变迁、社会价值与功能的嬗变。探寻其流变轨迹可更好地了解泰宁傩舞的发展现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傩(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广泛流传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农村。江西的傩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分布在南丰、乐安、萍乡等地的傩舞、傩庙、傩轿、傩面具、傩符、傩服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傩文化群,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深厚为世人所瞩目。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舞是江西傩文化中的佼佼者,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保留了"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等古老的仪式。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傩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4.
傩舞是我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地方的文化宝藏。它蕴含了古代人类生活信仰,蕴藏着本土文化的艺术品位和人文素养,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承传统文化和肩负地方高校的历史责任论述湛江傩舞教育功能的价值,深入阐述湛江傩舞的教化作用、健身作用、娱乐作用,并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剧目排练三个方面探索湛江傩舞引入高校课堂的实践,真正体现传统文化内化传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万载傩舞也被称之为"跳傩"是一种以祭祀、祈福为载体的古老仪式。经过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在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中,傩舞表演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这种戴着面具的舞蹈表演具有显著愉悦身心、健身以及一定的育人作用。万载傩舞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傩并没有因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发展,反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艺术表演。因此,保护并传承万载傩舞这一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体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苏幕遮和傩舞同属于原始宗教衍生出来的文化艺术,两者虽非处于同一区域,也非同一时期发生,最终的命运更是大相径庭。然而,由于人类思维模式的趋同性,两者的表演方式及其功能和价值取向有相似之处。文章从苏幕遮与傩舞的起源入手,依据它们的分布区域、类型与功能等方面来进一步辨析两者艺术文化异同,并且以可靠的文献史料和田野实证材料进行论证。对于已消失的苏幕遮,如何从蛛丝马迹中甄辨其符号语言。而傩舞文化,又如何进行当前语境中去解读其蕴意这才是文化研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傩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其表演时间一般为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湘西苗族至今仍保留着数量较多的傩舞。傩祭仪式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人丁繁衍和祈祷农业丰收。傩舞是苗族祭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福和祝祷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苗族人民热情善良的品格。本文主要从湘西傩舞文化内涵、湘西傩舞发展现状以及湘西傩舞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讲解湘西苗族傩舞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贵池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贵池傩"蕴含着典型的祭祀色彩和宗教色彩,因其产生的地理位置原因,受儒、佛、道三教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贵池傩舞不仅有利于推动贵池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而且有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出发,重新认识贵池傩舞的社会文化功能,提出对贵池傩舞的传承和保护有利的措施,使贵池傩舞的艺术精神价值能够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傩舞是湘西侗族在古代祭祀神灵仪式中所产生的一种古老原始的舞蹈,湘西侗族地区至今仍旧保存着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傩舞。傩舞是我国舞蹈研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舞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欣赏意义。本文通过对湘西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与民俗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探析傩舞中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0.
江西傩舞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且自成文化体系而饮誉海内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散落在赣鄱大地的各个角落,各地区都有不同风格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傩舞。高师舞蹈教学肩负着教育传承以及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重任,江西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推动高师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拍胸舞是流行于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民间舞蹈,其风格独特、色彩浓郁、自娱性强。在时代的发展及历史沉淀中,拍胸舞的表演形态与舞蹈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丰富与改变。作为闽南代表性民间舞蹈,拍胸舞有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价值。同时,作为一项旅游文化资源,其对外文化交流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民间舞蹈有着很多种形式,地域特色非常明显,表演风格较为独特;西方芭蕾舞属于古典艺术,更加注重严谨的程式和规范.文章从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的背景、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表演特征、舞蹈《春采》的创作思路和编创手法、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四方面,探索基于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视角的女子群舞...  相似文献   

13.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其构成的混融性特征,文化形式构成也显得混融,既有北方汉民族的文化特质,又兼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因此,作为文化构成一部分的民间体育文化,也显示了南北合流的形态。客家人的民间体育文化中,除了具有南北方一般内容构成,也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体育文化特质。从舞龙到高跷,从花灯舞到舞傀子。显示了客家人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与混融性的文化嬗变的融合体。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建构中发挥了具体的作用,显示了作为民间体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羌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6.
长阳自古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跳丧是当地十分流行的丧俗,是土家在民间保存最完整、最古朴的一种民间文化。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已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日臻重要的新形势下,当地部门对跳丧这一地方性文化因地制宜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并具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7.
侗族芦笙舞是侗族原生态舞蹈的一种,保护好原生态民间舞是发展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所以,保存原生态民间舞蹈具有文化意义、经济价值和发展当代我国民族舞蹈的基础价值.为此,笔者依据所掌握有关侗族原生态芦笙舞舞蹈的信息和材料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在保持其原...  相似文献   

18.
民间舞蹈,是民众自行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承方式,不是依靠语言文字,而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主要特征,是在一定环境中,在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的,它和群众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群众的民俗心理,展示出民俗化的诸多方面,因此,对侗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也是对侗文化精神和民俗文化的一次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