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直接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生活质量、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诸因素中 ,人际交往状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整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学生的素质和心态也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品质和呈现出的人文面貌。为此 ,我们曾对唐山市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1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924份 ,其中男生477人 ,女生447人。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 ,绝大多数同学都“比较喜欢与人交友”。选择此项的人 ,21 %为“获得信息” ,87 %为“交流情感” ,73 %为“…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及青春期心理困扰等方面。通过对中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比较真实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地方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诸多社会原因,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诸多问题,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焦虑、自责倾向、挫折适应问题、青春期闭锁心理等等,在中学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因为这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及青春期心理困扰等方面.通过对中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与中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相关、更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联。班集体是中学生进行学习、人际交往、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郝俊峰 《考试周刊》2014,(58):132-132
<正>随着当代社会竞争加剧,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断提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出现了逆反、冷漠、自卑、偏执、依赖、嫉妒等心理问题,加之各地中学生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老师感叹学生难管理,这都不同程度地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由此可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丰富资源,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学阶段处于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由于生理日益成熟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使中学生频频出现心理问题,包括个性品质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知识学习方面的问题等。教师应充分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促进中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针对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冲突教育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中,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合理应对人际冲突,势必对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冲突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发生迅速的改变。因为升学、人际关系等,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研究对我国的22个省、市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5%。另一个研究也表明,有23%的中学生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研究表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深入开展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调查湖南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CL—90量表随机对157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城乡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0.56%,其中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有3.69%。比较显示,农村与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城乡中学生各年级间心理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一和高一,而城区中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是初三和高二。城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不容乐观,也不宜悲观。各因子分中,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两因子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抑郁和精神病性两因子也显著高于城区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高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湖南城乡中学生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低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寄宿制是我国教学制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离开父母寄宿在学校,而中学生此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不在身边,虽然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繁重的课业压力,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复杂的人际交往等因素,导致一些中学生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解决往往显得不太现实。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中,我深感图书馆的自身条件很适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且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以往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真诚与理解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心理品质。真诚且有效地倾听与表达,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还能够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笔者以“拒绝”为切入点,开展“学会拒绝”的主题心理课,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困扰孩子成长 不久前,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对20多万名中小学生做了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12.6%的小学生和11.6%~16.8%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问题是困扰石家庄市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被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石家庄市的学生.很多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已经逐渐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时期会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据统计,在现中学生中33%有心理障碍,12%有心理缺陷、27%有心理异常。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人际交往自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心理素养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策略水平,增强专业认同意识,遵循人际交往自信发展特点,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