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运用“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提问式开头提问是课堂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如“学习原地推铅球”课开始时,提出为什么不要急于用全力进行推掷?(答:以防止由于单纯追求远度,而忽略掌握正  相似文献   

2.
一堂体育课的完整教学活动,应包括课前准备(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小结(教师自我检查和评定)三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舞台,是教学效果最集中的体现,但它只有在教师经过课前的认真备课和课后的分析总结才能导演出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话剧来。本文仅就体育课的课前设计提供一些粗浅的见解,与同行共同探讨。课的设计应建立在教师在充分掌握教材、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构思而形成的从事课堂教学的篮图。课的设计的主要内容、步骤、依据是:  相似文献   

3.
“万事开头难”,开头好坏,往住影响以后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体育院校学生毕业前夕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怎样上好第一课,这是实习工作中的第一个难题。实习生上第一堂体育课,这不只是实习工作的开头,实际上应看做是自已参加体育教育事业的开头,应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多年来,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往往存在距离,教师授课与学生接受之间又往往存在距离。这两个距离,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缩短这两个距离,上出一堂较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来呢?笔者的体会是课前要“试课”,课后要“思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决不是上好体育课的唯一保证,实践性,操作性是体育课的基本特征而“试课”(即课前将教案自我“预演”一番)正是为  相似文献   

5.
<正> 所谓“试课”,是指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模拟演示一遍。可以是教师一个人搞,也可以放在本教研组教研活动中进行,还可以找几个学生一同“试课”,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二、修正和完善备写的教案。三、课前“试课”通过语言和形象的演示,描绘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沟通教路,强化记忆。四、通过“试课”,教师间可互相学习、交流和促进提高技艺。 课后“思课”是通过课堂教学,在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教师对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而且还要兼顾整体学生,所以,许多教师对体育差生的教学一筹莫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课前预见——课堂发现——课后自练”的转化差生的办法,效果明显。 1、课前预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预见  相似文献   

7.
体育说课作为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是教师之间最直接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和探讨的手段之一。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集思广益,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体育确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新思想、新模式应运而生,那么,体育说课就应该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一、说课形式需要改变有些教师在说课时照本宣科,一字不漏地把说课操作成“念”或“背”,实质上脱离了说课的实际。说课并非念课或背课,而是声情并茂的向别人阐述自己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思想,包括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体育课有一个好的开端,能起到“课伊始,趣亦生”的作用。好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教学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将教学带入情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一般中学体育课生理负荷量曲线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初中男子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特点,设计出“矢量模型”。通过“矢量模型”,对初中男子体育课的“恢复心率”、“课中40分钟的即刻心率”与“全课的平均心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分析。根据以上的原理及分析,我们做了必要的初步试验探索,选用“双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将所得1260个试验数据经SC—8301计算机处理,建立了一组多元回归方程。依据该方程,设计出《初中男子体育课生理负荷量参数表》。利用该表,可以在体育课课后5分钟内随机抽测若干学生的心率,经过对恢复心率状况的分析可以估计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曲线类型,推测出课的平均  相似文献   

10.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而后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是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而且更要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它有助于  相似文献   

11.
“说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体育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往往存在距离,教师授课与学生接受之间又往往存在距离。若不设法缩短这两个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缩短这两个距离,上出受学生欢迎的课来呢?笔者的体会是课前要“说课”。说课是教师在备课之后,授课之前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  相似文献   

12.
提高普通高校速滑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涛 《冰雪运动》2008,30(5):75-78
通过速滑课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传统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教学中存在矛盾以及课堂教学“一刀切”现象普遍存在等影响高校速滑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形成规范化教学的制度约束机制、发挥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学模式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辅助手段以及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等提高高校冰上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为提高高校速滑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鸿 《体育教学》2000,(2):37-39
同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本节课所教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深入地钻研,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中有法,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鱼跃前滚翻”这一教材的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以此求教于同仁。一、关于教材1.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鱼跃前滚翻”是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二年级体操一章中的技巧项目,属于中师二年  相似文献   

14.
1 体院排球专项课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体院排球专项课传统教学方法是沿袭前苏联的教学体系并不断改革、充实、完善、逐渐形成的,到20世纪末有些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一是盲目求全。所谓“全”就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动作、心智、教学训练等多种技能、技术,这样就使学生有应接不暇之感。虽然也造就了一些佼佼者,但也有不少学生对此产生了畏惧和厌烦的情绪。全面掌握技术和技能的要求无可非议,问题是现阶段课时少、班型大,又受某些教学条件所限,不可能完全实现“全”的教学目的。二是单纯求专。所谓“专”即指专项技术的动作规格要出类…  相似文献   

15.
课前候课,即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候课看上去虽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充分体会到,课前候课无论对教师、对学生、对上好每一节课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课前候课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认真、重视,对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目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在于正确地确定目标和科学地组织实施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多层次的,诸如学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等。就管理而言,课堂教学目标的管理是教学目标管理的最低层次,管理的实施从这里起步,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几十年来,我国体育课课堂教学一直延用着课的“目的任务”的传统提法。实践证明,这种课的“目的任务”的传统提法是存在弊端的。我们认为,在教学改革中,传统的教学经验要继承发扬,其弊端也要逐步克服。本文就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为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这一概念,我们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教学流程中的中心环节。作为教师如何把45分钟的教学时间充分用来完成课的任务,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七要素”,现介绍给大家。一、教学目标要到位要做到教学目标到位,就...  相似文献   

18.
朱土甘 《体育师友》2009,32(4):17-18
精讲多练是一种教学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和朝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课的预设、学生的掌握情况等进行组织落实,既要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更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正确采取精讲多练的手段,不流于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李详  高莉娜  李虎 《体育师友》2022,(1):10-12+28
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以水平五跨栏步设计为例,按照课堂教学发展进程的顺序,对课堂教学的起点、连接点、增长点、延伸点及结点五要素进行阐述、分析,归纳总结出体育教学设计“五点法”。提出:课的起点要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统筹性;课的连接点要有匹配性和可调控性;课的增长点要表现适度性、层次性和可观测性;课的延伸点要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预设目标及规律和要求进行;课的结点要有灵活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正>“自主开放”和“互动生成”是新一轮中学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使不少体育教师感到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驾驭课堂教学。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对策:其一,在课前设计教学预案时应根据课堂开放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在各个环节设计上都要充分留有余地,做到“弹性设计”;其二,在课中实施时,教师应确立课中教材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