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很重要的特点是公共管理过程中突发事件频发.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我国政府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还处于逐渐完善和发展之中危机意识缺乏、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不健全等.针对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论文拟通过对"SARS"疫情及"汶川地震"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事例分析来揭示我国政府时突发事件处理的现状,并探讨性地提出应如何提高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亟待加强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现代突发事件的特征分析出发,阐述了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应坚持的原则,并通过构建预控机制、决策机制等提升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管理的水平,以期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3.
如何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暴露了各级政府传统公共危机决策能力的不足与机制的缺陷。我国政府应建立危机的应急决策机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开展危机管理素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防范危机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政府应该如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频繁发生且日益复杂的突发事件给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政府部门协作治理的良好实现,政府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认知、制度、结构和资源是决定政府协调能力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政府应急管理在思想认知、制度设计、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存在碎片化的现实困境,政府部门协同不足,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优化政府协调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有效实现,必须从树立正确应急认知、构建完善应急制度体系、整合优化组织部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英美广播电视媒体由于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公共型和市场型特点,从而决定了其政府对于媒体管制方式的不同。英国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公众利器”,媒体主要受来自政府领导下的公共机构的管理;而美国广播电视则是“市场为王”,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控制其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英美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和管理政策的不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在目前全球化、市场化的大潮中,我国既要给予广播电视等媒体充分竞争的空间,也要加强指导,强化广播电视作为“公众利器”的作用,从而使广播电视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面对各个领域出现的公共危机事件,有责任、有义务提升危机的应对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与保证。通过对2008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雪灾事件中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可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4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机制,从而建构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机制.这4个阶段中的不同机制的关联和组合,适应了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动态性特点.在“4R”理论视角下,建构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机制,有利于突破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工作的不足,有利于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方法的探索改进.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范式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的新的理论形态 ,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的新的实践模式。本文仅对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我们的启示略作论述 ,以期对我国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学科的知识创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各种突发性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的不断涌现,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我国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存在着哪些不足?应如何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本文以2003年SARS为个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崛起,媒体的社会舆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再加上我国处在突发公共事件较为频繁的时期,应对和处理新闻中的突发事件危机势在必行.突发公事件的应急管理成为摆在我们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政府的媒体关注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当前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当代关于公共行政的一套全新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非掌舵。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人本、责任、服务”成为当前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理念诉求。“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我国的公共教育管理改革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新特性为切入点,根据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四个层面的诱因并提出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生本”应急管理机制。此外,本文在预警机制中提出了一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时空预知新方法,借助现代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博弈论和宇宙全息对应理论.以提高预知高职院校突发事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展现新闻报道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会.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及时、连续、深度、客观、体现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履行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作用.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介报道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舟曲泥石流”事件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原则、特点及问题与不足.提出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从而使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突发性新闻报道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以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日渐崛起为全球性大国,政府管理中需要处理的涉外事务越来越多,高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涉外公共管理教学需要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开设"涉外公共管理"类课程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建设的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的行政管理领域不断涌现和新的公共管理问题日趋突出,公共事务复杂性增强,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也日益沉重。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公共问题,我国各级各地政府开始大量任用临时工来履行公共服务管理职责,缓解服务管理压力,提高应对公共事务的能力,节约行政成本。然而,长期以来临时工身份地位特殊、权利责任不明确等因素,造成了其角色的多重性、复杂性、模糊性,从而直接阻碍和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从临时工的存在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临时工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如何解决临时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政府综合实力和能力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各类公共危机频发,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凸显,公共危机管理使政府在非常态的行政环境中充分体现政府能力,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政府能力强弱的机会。从温州高铁追尾事件处理过程中,透视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政府要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国政府的应急能力和治理本领。  相似文献   

18.
余芳梅 《文教资料》2006,(14):217-218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这样有利于政府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本文分析了政府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一般企业公共关系中新闻发布的原则,提出政府新闻发布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是公共部门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公共管理意义重大。文章运用“三圈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三圈”框架的运行机制,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实践中,“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理念正在被“为顾客服务”的市场服务理念所替代,从而使原本“官民共治”的基层公共服务模式转换成了市场化服务模式。在我国“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中,“人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个体,更不是顾客。“为人民服务”是为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市场上差异化的个体利益服务。因此,以顾客为导向的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未必具有指导的适用性。立足于我国传统和现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从为人民服务、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话语和经验中对服务型政府进行本土化重构是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