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郎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情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镇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悄书x,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说文》用本义,今文《尚书》亦…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来,治《说》屡次转引戴侗《六书故》中所引的唐本《说》来考释字。可见《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有其重要的字学价值。通过考证,认为《六书故》引唐本《说》“械”篆的“或说内盛为器,外盛为械”非许慎《说》之原说解,只可作训读《说》之佐证。  相似文献   

3.
《说文》是汉语史上今存最早的字典.所收的字和词多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字即为词.字义即词义。《说文》除了据形说义的本义,也有一些引伸义.甚或是假借义。今文《尚书》是历史文献语言最早的语料之一。许慎为了证成《说文》说义,征引今文《尚书》,共有144例。当然.这些范例并非都是本义。今文《尚书》单音词的总量约1550个左右.有本义义项的单音词比例较高.还有相当数量的本义义项不曾被《说文》引用。本文拟就《说文》说义和引自今文《尚书》的文例,作些比较分析.以探究两者词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5.
论黄侃先生《说文》学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柢”说阐述《说文》之价值,以声音推求《说文》之本字,以“笔势”、“笔意”说研究《说文》中字之本义,以“孳乳”、“变易”说系联《说文》中之同源词,以《说文》来探寻方言之本字、考证古音,以系统论阐述研究《说文》之方法,构成了黄侃先生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音和释义与《说文》释义和徐铉注音相契合;《集韵》所据《说文》底本虽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当对其他《说文》版本有所参考;《集韵》征引《说文》原有字与徐铉新附字有所不同,当是"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的原则在征引徐铉新附字上没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著述如林。北宋徐铉在校定《说文》的过程中,补录了402个新附字。新附字属于说文学研究范畴,它反映出汉字不断孳乳的过程,也反映出《说文》所收经典用字和汉时俗要用字间的矛盾,对我们研究《说文》及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对新附字的研究始于清代,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并成。集刊行。钱大昭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其专著《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由于当时未能刊行,因而没有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研究鲜见于世。本文力图对钱氏《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一书进行解读,归纳其说解内容、说解体例,评价其优劣得失,以期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新附字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清代学者据《字林》,兼及《玉篇》等校改《说文》“祲”、“噫”、“轈”三字释义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以匡清儒不当校而校之失。  相似文献   

11.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07-109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玉部"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代以前玉的分类和在古代文化制度中体现的功能。本文先对"玉部"字中瑞玉字个数进行判定,确定讨论范围,并对"瑞"字在"玉部"字中的排列问题进行纠正。然后从命名理据角度以及参照《周礼》文献的介绍对《说文》中有瑞玉功能的17个字进行分类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说文》中,被解说的字有同一形体出现两次的情况,这种重出的同一形体我们称之为重出字。对于这些重出字,前人没有做过专门系统的研究,只是在对《说文》进行疏解的过程中有所涉及。然而,疏解者见仁见智,即使对一对重出字,有的从文字角度去分析,有的从校勘角度去解释,有的从训诂角度去说明。  相似文献   

14.
《说文》是一部“万物咸睹,靡不兼载”的文字学专著,内容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许冲《上〈说文〉表》),书中对字义的解释,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多方面的宝贵资料。《说文》的释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并剖析《说文》的释义方式,对于读通《说文》,学习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说文》的释义方式,通常的只是解释字的本义或最初的意义,而不涉及引伸义和假借义,这是释义方式中“常例”,在中华书局版“大徐本”《说文》中随处可见: 诛,讨也.从…  相似文献   

15.
一、声训及其依据《说文》对文字的说解,大致可以分为互训、义界和声训。声训是以音同音近的字解释另一个字,以表示两字的得音、意义有渊源关系的一种训释方法。如《说文》:天,颠也,日,实也,月,阔也;水,准也;火,墩也;马,武也;羊,详也,门,闻也,  相似文献   

16.
《说》注意到汉字义寄于形的特点,贯彻以形说义的原则是对的,但产生了诸多误释;误释的要源表现在四个方面:字的变迁、《说》小篆的失形、神学化儒学的影响及语言内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文》共收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说解字共133441个。但《说文》所收篆文是否确为9353个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为研究《说文》部首,对大徐本《说文》各部所收字数进行统计,发现并非9353字。为了弄个究竟,笔者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是了解国学的一把钥匙,对于《说文》字据的分析是正确理解并运用《说文》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说文》字据的研究是今天《说文》学的基本研究任务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整形推阐法和构件分析法,对指事字的构字理据进行分析,符合指事字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丁治民 《家教指南》2011,(1):99-103
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引《说文》反切共九条。通过对九条反切内部分析和外部比较,《说文》反切来源不仅有"述",而且有"作",注音时代应在《字林》之后、刘宋之前。  相似文献   

20.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