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以来,治《说文》者屡次转引戴侗《六书故》中所引的唐本《说文》来考释文字.可见《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文》有其重要的文字学价值.通过考证,认为《六书故》引唐本《说文》"械"篆的"或说内盛为器,外盛为械"非许慎《说文》之原说解,只可作训读《说文》之佐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对言意关系的讨论发端于先秦,经过两汉,至魏晋时“言意之辨”已成为了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哲学论题。对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言意之辨”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念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言不尽意论,言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这些观点在语言如何表达思维内容和思维对象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对“言”与“意”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到语言观念的局限,在语言学上的探讨,未能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3.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是一部研究《说文》的专著,同时也是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典范之作。段氏在训诂理论上的贡献,对今天的训诂学理论的建立和古籍整理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总结。从整体性上观照,《说文解字注》一书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背景、逻辑严密的论证系统、不泥旧注的学术创新、广阔而深邃的学术视野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反思并重新认识、界定语文属性很有必要,也只有在科学地揭示语文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教好语文;语文的属性在于艺术性、审美性,功能在于培养人对美的感知、美的发现、美的追求、美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变革旧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的美学元素,历练学生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美的人格,提高其对美的鉴赏力;要重塑语文学科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西晋郭璞的<游仙诗>的具体篇数和古文学史上的价值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尤其在几部高校教材中的说法不尽相同.经过论证,郭璞<游仙诗>应为二十一首,其中十篇较为完整,其余为残片.在文学史上与风靡当时的玄言诗是完全不同的,乃是"坎壈咏怀"之作,应与阮嗣宗之<咏怀诗>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上海语文学界在陈望道的主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法革新讨论,一反《马氏文通》以来机械模仿之风。这场讨论历时四年多时间(1938-1942),针对如何划分词类、文法研究的对象、汉语文法的特点、文法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各路同仁意见渐趋统一,讨论取得丰硕的成果。尤以陈望道的“功能”学说的创立为其终极,对后来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功能”学说的创立用陈望道的话来说是,“根据中国文法事实,借鉴外来新知,参照前人成就,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①。也就是他一贯主…  相似文献   
7.
《说文》训释语由许慎概括字(词)在各种具体文献中的不同用法并加以提炼而成,是字(词)存储状态的意义,即词典义。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稳定的、全面的意义系统。通过对《说文》训释语的整理,可以构建一个东汉时期常用词系统,这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治《说》屡次转引戴侗《六书故》中所引的唐本《说》来考释字。可见《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有其重要的字学价值。通过考证,认为《六书故》引唐本《说》“械”篆的“或说内盛为器,外盛为械”非许慎《说》之原说解,只可作训读《说》之佐证。  相似文献   
9.
西晋郭璞的《游仙诗》的具体篇数和古学史上的价值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尤其在几部高校教材中的说法不尽相同。经过论证,郭璞《游仙诗》应为二十一首,其中十篇较为完整,其余为残片。在学史上与风靡当时的玄言诗是完全不同的,乃是“坎Lan咏怀”之作,应与阮嗣宗之《咏怀诗》作等量观。  相似文献   
10.
当代现实背景中的高校“古代汉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基础课程.伴随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其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反思该学科的社会价值,透视学科存在危机的背景是当前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