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一个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黑点。”“难道你没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的。”接着老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画有一个白点。“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太好了,”老师高兴地笑了,“无  相似文献   

2.
曾记得电视台有这样一档节目:记者将一张普通的报纸揉成一团,来到一所幼儿园向孩子们提问: “你们说这是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是一个球。”“像一个灯笼。” “是一个蛋。” “不对,是一个恐龙蛋!” “像一个苹果。”“像一个城堡!”“应该是一个外星飞碟吧?!……”孩子们的答案出人意料且充满创造性思维。记者又到一所小学进行了相同的采访,孩子们回答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一课·一问·一得”?这里所提的“一”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泛指,“一课”既主要指一节课,也可是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程;“一问”指的是“一课”要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者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其他的教学、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一得”就是学生围绕阶段目标,经过阶段学习,在语文具体能力上,能够有一个主体性收获.“一课”是平台,“一问”是手段,“一得”是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从《辞海》的解释看 ,“怪诞”不等于“荒诞”。怪诞 :离奇虚妄。荒诞 :不真实 ,不近情理 ;虚妄不可信。尽管两个都有一个“诞”(虚妄 ) ,两个词的词义都有“虚妄”的含义 ,但一个强调“离奇” ,突出其“奇异的 ,不常见的”一个“怪”字 ,另一个突出一个“迷乱”的即不真实不尽情理不可信的一个“荒”字。二从两个术语在西方的用法来看 ,“怪诞”也不等于“荒诞”。“怪诞”的用法有两种 :一为本义 ,一指一种审美形态。“怪诞”作为审美形态有着其鲜明的特征。首先 ,它由丑恶与滑稽两种要素组成。雨果把它定义为 :“一方面创造了畸形与可…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教师在教课文《安塞腰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反复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请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整堂课围绕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板书内容:“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茂腾腾的后生;好在变换的舞蹈。”“好一个”的“好”能这样理解吗?单从《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中的“好一个”看,貌似说得通。但是如果换成“好一个马屁精”之类的说法。难道也可以问“马屁精好在哪里”吗?笔者以为,“好一个”是相对固定的短语。与“好一个”用法相类似的还有“好一朵茉莉花”中的“好一朵”,“好一坛绍兴老酒”(《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3年第12期)中的“好一坛”等。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的科学,所以,数学里不但重视质,还特别重视量。“每一个”、“有一个”,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 一、全称量词——每一个 如果对论域中的所有元素都下了判断,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每一个”就叫“全称量词”。 全称量词还常用“所有的”、“任一个”、“凡”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我打开心理中心的联系信箱,看到学生小杰发来的一封信:老师:您好!昨天上完心理课,我困惑于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晚上做梦时发现有两个人在对话——一个说:“我是一个看谁都不爽的人。”“我是一个内心狭窄的人。”“我是一个嫉妒心强的人。”“我是一个废话连篇的人。”“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另一个说:“你是一个很逗的人。”“你是一个话多、风趣的人。”“你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你是一个自恋的人。”“你是一个超级自恋的人。”  相似文献   

8.
君子     
大家在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君子”,一般是指品格高尚、道德修养比较好的人。“君子”的“君”字的上面是一个“尹”,下面是一个“口”。在上古的文字中,“尹”字就像一只手握着一根象征着权力的  相似文献   

9.
李振德 《学子》2003,(2):52-52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曾举办过一次“青年宴会”。他要求到会的人各写一篇《自传》。一个满脸沮丧的青年人交给他一份只有3个标点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惊叹号“!”和一个句号“。”他凄然地解释说:“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立即在他的“自传”上加了3个标点: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一个大问号“?”他热情地鼓励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  相似文献   

10.
“话题”在课程改革中呈现,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引爆点”、“风向标”。在课程改革中的每一个阶段,在发展的每一个“时代节点”上,一个又一个的“话题”都让我们觉察到课程改革的进程,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怎样一步一步地由“理念阐释期”向“实践探索期”和“科学构建期”逐步推进的。  相似文献   

1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通过理解“闻名中外”“一群一群”“陆续”“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等词语,感受鸟岛的壮观热闹,神奇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一"统天下     
【说文解字】一,是一个数字,汉语计数里是最小的正整数,但是它却变换无穷。有时是最小,表示单个;有时是最大,表示整体。以前有条灯谜:“天没有我大,人有我大”,答案是“一”。从灯谜的本意看,意思是“天”没有“我”是一个“大”字,“人”有了“我”也是一个“大”字。这个“我”便是“一”。但是,字面上还有更深刻的蕴含:别小看这个“一”,它比天还要大呢,人拥有了它便无比强大。这个“一”就是阴阳归元、一统天下的“一”!在汉语的成语里,“一”有着全部意义的形象表现。在表成功义的“一举两得”这个成语中,“一”指个体的量,“一举”就…  相似文献   

13.
“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我们由此得到的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透彻明白、高度凝练而又极富智慧的教育理念。“下一个路口”是什么说得直白些,就是下一个问题,下一节课,下一个学期;说得宽泛些,就是下一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下一个轮回;如果说得“实质”些,“下一个路口”就是人生的下一步,人生的下一部。教育理应这样,但事实又并非如此。把一次考试作为“试金石”,把一次排名作为“分水岭”,这种陈腐也极为残酷的评价手段,曾长期盛行于基础教育领域。这些年虽遭“口诛笔伐”却是“死而不僵”,在不少学校不仅“有…  相似文献   

14.
“○”表示一个胖巨人,“△”表示一个瘦巨人。“-”表示陆地,“~”表示大海。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没有大海,也没有陆地,一点生机都没有,只有高山和小湖泊。但是,在这里仍然生活着两个巨人,他们一个胖一个瘦,一个住在地球东面,一  相似文献   

15.
一、适度拓展 趣味语文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小小的“精妙点”,而每一个“精妙点”实际上都是一种精妙的语言现象的反映,但它在小学阶段往往只出现这一次,犹如“一滴水”“一棵树”。教学时,教师要适度拓展,让学生从这“一滴水”见到“大海”,以这“一木”,见到“森林”。  相似文献   

16.
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3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巴尔肯略一沉思,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划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大问“号?”。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4,(10):48-48
我们常说:“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其实,这个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不挨盐的边,没有一点“咸”味。它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把另一个人的头砍掉的意思。 “咸”的甲骨文右边是一件叫“戌”的兵器,形状像个长柄斧;左边是一个人的“口”,就是“用大斧砍了人头”。“咸”是一个会意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它的“戌”“口”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稍微移动了一下“口”的位置。可见,“咸”是一个汉字古化石,已经经历不少年代了。“咸”字的结构没变,字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凶残的动词“杀”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副词“都”。  相似文献   

18.
大安一中的教育工作,是在1994年起步的。几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科研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一、“抓住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兴校”。“科研兴校”,重在“兴校”,这是我们的观点。校不“兴”,言“科研”何益?我们提出“科研兴校”,不只是个口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更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方法、一条途径。我们理解“科研兴校”应体现在形成“科研——科学办学——学校进步与发展”这样一个没有终止的循环过程,即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名字。在今年的雅典奥运的比赛中“刘翔”、“李婷”、“孙甜甜”、“田亮”、“杜丽”……这一个个名字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希腊神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山东教育》2010,(1):78-79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结合表内除法教学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其中有“表内除法(一)”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它们都是直接运用除法含义思考解答的实际问题,以及“表内除法(二)”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