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成人高校面临师资流失的现实困境,单纯依靠劳动合同及经济激励已无法有效吸引、保留和激励教师。心理契约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把它引入到成人高校师资管理工作中既有必然性,也有适切性。成人高校应完善教师招聘制度以建立良好心理契约、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师薪酬福利体系以维护心理契约、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强化心理契约、提供积极的组织支持以巩固心理契约,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和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施政的一个基本目标和要求,和谐精神是党中央、国务院施政的一个基本精神。作为国家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的高职院校,和谐精神就成为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师资管理工作的基本精神。高职院校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高职院校的师资管理主要通过契约来进行,其中心理契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实现师资队伍和谐管理和使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施政的一个基本目标和要求,和谐精神是党中央、国务院施政的一个基本精神.作为国家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的高职院校,和谐精神就成为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师资管理工作的基本精神.高职院校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高职院校的师资管理主要通过契约来进行,其中心理契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契约是实现师资队伍和谐管理和使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心理契约在高校师资管理中有其客观必要性。教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师资管理中需要心理契约“诱导”,以提高教师忠诚度、提升教师归属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营造以教师为本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帮助高校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体是兼职教师,传统的经济契约管理模式很难调动其积极性,也给成人高校的教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心理契约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深受欢迎,将心理契约管理理论引入到成人高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既是创新,也具有一定的适切性.成人高校应该以完善招聘制度来建立心理契约、以关注教师的发展和需求来巩固心理契约、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发展心理契约、以良好的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来维护心理契约,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其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于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星  苏秋菊 《教育探索》2006,(12):107-108
重视心理契约在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管理者需要实现师资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提高高校师资管理水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引出心理契约对学校组织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并探讨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重事轻人”,忽视了人的需要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师资管理引入心理契约的适用性,探讨现阶段高校师资管理出现的问题,并从心理契约角度探讨高校师资管理可采取的路径,构建高校与教师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关系.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借助心理契约理论,结合教师的工作性质与高校教师的特点,探讨在高校师资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机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一些构建有效心理契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与学校之间相互信任的稳定关系不仅需要靠经济契约来维持,还需要在他们之间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学校在高校师资管理中要通过期望、承诺、沟通和互利互惠等策略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并在招聘、培训、激励与危机管理等环节中对心理契约加以维护.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心理契约是高校师资管理观念的创新。文章借助心理契约理论,阐述了心理契约在高学校师资管理中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组织和高校教师的特点,提出高校教师管理中运用心理契约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出教师管理应以心理契约契约初建、修正、履行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干预,从而达到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最大化实现组织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心理契约为视角优化高校课堂管理,有助于强化师生契约意识,通过可感知的约定实现学习主体对课堂规范的自觉遵循,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心理契约以师生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允诺为基础,具有理性化、平等性和应变性特征,运用心理契约优化高校课堂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举措:构建心理契约,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履行心理契约,营造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修正心理契约,实现灵活应变的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13.
荷兰莱顿大学的教师发展工作,以教学研究院为核心,协同人力资源管理部与教师委员会形成了“发展对话-教师研究-活动落实-质量评估”循环作用的教师发展工作运行机制:对话学校与教师发展需求,形成教师个性化发展契约与发展共识;研究教师发展规律,在教师理论基础上指向具体学科与教学法,提高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落实教师发展项目,严格把好大学教师资格关卡,配套个性化可选择性发展项目;评估教师发展质量,在“校内评估、校外评估和政府监督”质量监控框架下,改进教师发展工作。在扩展国际研究视野基础上,借鉴莱顿大学有效的教师发展工作运行经验,反思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工作实践,有必要在“学校与教师对话”“教师研究主题”“活动设计落实”“发展质量监控”等方面进一步精细化相关工作,从而促进高校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蔡永红  毕妍 《教育研究》2012,(4):145-148
美国教师聘任管理权力架构清楚、权责分明,立法管理教师聘任环节程序规范、决策审慎,"集权式"和"市场式"相结合的教师资格标准保障新进教师的质量,聘任的双重合同有效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职级制度体现了专业能力与岗位、薪酬的对应,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教师管理改革应明确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师在聘任管理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改革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按照学校和学科分类、非终身、开放式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建立基于标准的晋升考试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班级是学校的微观组织,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享有主宰地位和话语霸权。班级本应是学生实现个体价值和师生共享智慧的场所,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则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班级心理契约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相互的期望,以及双方之间的一种责任、义务、承诺与互惠。文章在分析班级心理契约的特征和功能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班主任构建和维护班级心理契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而实现师资配置均衡化必须依赖于国家制定合理和有效的教师政策:1.落实人事改革制度,严格教师合约管理;2.改革师资配置方式,促进教师合理流动;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保障基础教育发展;4.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5.大力扶持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调查,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学校办学绩效和效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聘任制在实施中也存在聘任合约不明确、考核及晋升标准不合理、强调量化指标、考核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应在岗位聘任制和对教师适当分类基础上,继续完善固定期限聘任和无限期聘任为主体的多种聘任方式,建立教师和学校之间真正的自由聘任关系和市场化教师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9.
Call for paper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sets that practicing day treatment and residential treatment EBD teachers view as important, and/or lacking, in novice EBD teachers, and to situate those findings within the larger contexts of teacher attrition and teacher prepar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Prim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EBD teachers in day treatment and residential treatment centres believe knowledge of and implementation of best practic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 in the EBD classroom, and one of the prerequisites most lacking by novice teachers. EBD teachers also indicated that knowledge of and appropriate use of behaviour management techniques wa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practice, and also was reported to be lacking in novice teachers. In addition, EBD teachers reported a number of areas in which their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mes were perceived as lacking depth. Finally, certain personality attributes were identified as essential prerequisites for effective practice in the EBD classroom. Results are useful for teacher educators, teacher coache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相似文献   

20.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eacher learning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three beginning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ffected their developing teaching practices. Students were followed from student teaching through their first 2 years of teaching. Data sources included interview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teacher education portfolios. Although all three teachers shared common conceptions of management as establishing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ly two of the teachers were successful in doing so. Four key ideas shared by these two teachers served as pedagogical tools that framed their decision-making and scaffolded their early practice. These four conceptions are linked to a course on classroom management not taken by the third teacher.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