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渡前安定幸福的婚姻生活与南渡后失去丈夫的孤苦无依生活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李清照渴望再度获得家庭的温暖与温馨,渴望再次得到异性的抚爱与抚慰,渴望自己的晚年不是在寂苦无聊中煎熬过去。大约在绍兴二年(1132)五六月之间,李清照改嫁给了张汝舟。无论再嫁的对象是否合适,再嫁的结局如何,李清照的作为都是一位正常女性的正常追求。放到理学渐渐占据思想领域统治地位、对妇女的管束和压制越来越严厉的时代,李清照再嫁的行为,显示了其个性之独立。明清以来,李清照的崇拜者为其“辩诬”,否认李清照再嫁的事实,所列举的理由,都是一相情愿的推断之辞,只能视作后人热爱李清照感情的泛滥,而不是历史或学术研究,不足为凭。关于李清照再嫁以至离异一事,宋人众口一词,没有任何不同说法。李清照再嫁,得罪了前夫赵明诚家和娘家的所有亲戚朋友,且得罪了整个上流社会。李清照晚年的孤苦伶仃、流落无依,与李清照的改嫁有很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叶孟红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27-29,,46,
不管是李清照前半生的悠闲消遣之作,还是她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之作,都不开女性婉约的本色。只是她的生活境遇不同,词风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从原先的清空隽永、情真意切,变为沉郁悲凉、跌宕昭彰;由原来的潇洒疏落、幽怨缠绵变为低徊窈眇、回肠荡气。特定的社会生活和个性心理历程对李清照的词风形成和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谈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李清照的个人经历,在她人生的前期和后期,诗歌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两种迥然有异的特点。在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中,北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李清照婚姻美满,与夫赵明诚夫唱妇随,生活十分惬意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比较真实地表现出其闺中生活和其情感历程,较多地描写自然景物与离愁别绪,易安词呈现出轻快明丽的特点。在两宋更迭时期,李清照被迫随夫南迁,在南迁过程中,大量书籍散佚,赵明诚也因病去世,李清照从此过着孤苦飘零的生活,故而她的词多抒发背井离乡,怀夫哀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浓厚哀重的情思,这一时期易安词多表现出凄凉沉重特点。不论是李清照的前期词还是后期的词作,李清照词都表现出极为独特的艺术特色,后世将其这种独特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主要表现为词作内容的具体可感,情感的细腻真实,语言的清新通俗,词调上的典雅庄重。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晚归”的生活画面,而且动静相映成趣,体现了“诗画合一”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交,对当时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异族入侵致使国土沦丧、内忧外患,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愤心理。加上战乱年代夫妻两地分居,中年丧夫,后半生的孤苦无依,这一切国难家愁对李清照的心理乃至诗词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给她带来的伤痛在其词作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词人通过其词作将内心世界的忧郁愁苦和悲怆情绪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李清照所写的词作中,愁情词占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生活的三个时期分析其词作的意象衍化,并从社会和历史的层面探究李清照情感及心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作,仅仅是她思想与创作的一个侧面的反映。李清照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率性而为,洒脱不羁。李清照的学主张和诗创作体现了其豪迈刚健的思想性格。国家的危难和个人生活际遇的不幸,使其成为具有强烈民族思想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她一生的境遇坎坷,造成其词的风格多变,令人一唱三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因而丰富多彩。以往研究者多从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李清照个人生活经历,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水做骨肉心血成歌——浅论性别对李清照创作的影响冉利华前辈及当今学者就时代和生活的变动对李清照创作的巨大影响已多有精到的分析与评论,本文不拟再加赘述,而只想就生理机制(主要是性别,略及遗传)对她的创作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李清照祖籍山东济南。她在...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其父李格非是位学者兼散文作家,其母也知书善文。在父母的影响下,李清照从小爱好诗词。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相当自在,夫妇都雅好诗词、金石、图书,相互唱和。此时,李清照写了不少反映悠闲少妇生活的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金兵南渡之后,夫妇渡淮南奔,赵明诚又不幸染病身亡。丈夫逝世后,李清照孤影一人,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台州和金华一带,过着一种类似逃难的生活。此后,其诗开始反映国破家亡的感慨及对亡夫的爱恋和思念,蕴含无尽的绝望与伤心。关于《…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狄金森和李清照创作的共同主题。但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她们的爱情诗在内容和表述方法上又有所不同。狄金森的爱情诗,常写到在死后与爱人作永久的结合。而李清照的作品表现的多是深闺少妇思念远方丈夫的离情别绪。再者,由于她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以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不同。狄金森大胆直率,而李清照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一生大量的词作涉及到愁字。该文从李清照各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分析她的作品,并把她和李煜的诗情和愁情作横向的对比,揭示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反映了更深刻的感情内涵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5.
梁衡 《课外阅读》2006,(4):24-25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叉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追求不到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  相似文献   

16.
刘雄 《湖南教育》2006,(10):43-43,23
一、高雅情致 谈及李清照,大多数人愿将她列入“闺媛”行列,这主要是与她南渡之前的词作有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闲适、风雅,故多作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词中开拓了词史上对女性内心世界作真诚而深刻自我描绘的境界,委婉细腻却不冶艳、高雅清丽中可见真情。  相似文献   

17.
论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与东京汴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何时进入大宋首都东京,向无定论;而东京的生活经历对李清照的个性与创作有何影响,尚无人论及。本文以为李清照至迟当在宋哲宗元四年(公元1089年)六岁时进入东京。东京的政治风雨铸成了她关心国计民生的国士胸襟,促成其诗歌创作关注政治的显著特色;而东京特定的文化氛围又为她研究和创作曲子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成其在词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京在李清照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朗宁夫人和李清照都以辞藻采诉衷情,写出了引起读共鸣的诗篇,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白朗宁的诗体现了“慕”的胜境,李清照的诗却体现了“怨”的胜境。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后期词作风格凄婉深沉。拟结合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生活经历,详细分析了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