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神记·女化蚕》将一位“背信弃义”的女子如何化身为蚕,生生世世遭受蜕皮之苦、吐丝之累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作为“蚕神”的原型,故事的女主人公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线,其形象以及命运背后可能已非全然一种纯粹的原始意象,有必要从历史文化、社会演进、风俗价值观等的视野背景下重新观照《搜神记·女化蚕》背后潜藏的诸多复杂的时代价值观演进的痕迹和意蕴。  相似文献   

2.
蚕村“财神”虎头,蚕村,一首迷人的田园诗.蚕村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更是一曲悠扬的水乡赞歌。虎头人戏称村农民文化学校为:“老母鸡”,这朴实的比喻,发自虎头蚕农的肺腑?是心里话?从下表中看答案:虎头村农校栽桑养蚕培训七年的情况调查表虎头,是江苏高邮卸甲乡...  相似文献   

3.
“吆二吆、吆二吆……你们快走啊!加油!”听!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我在训练那些小小的“蚕兵”,要组织一个小小的军队。用蚕来组织军队?我也太天真了吧!你们一定会这样想。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蚕司令”!这回,我可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相似文献   

4.
花冠雄鸡大彘首,佳果肥鱼旧■酒.两行红烛三柱香,阿翁前拜童孙后.孙言昨返自前村,闻村夫子谈蚕神.神为天驷配嫘祖,或祀菀窳寓氏主.九宫仙嫔马鸣王,众说纷纭难悉数.翁云何用知许事?但愿神欢乞神庇.年年收取十二分,神福散来谋一醉.这是清代道光年间湖州南浔诗人董蠡舟所作的《南浔蚕桑乐府·赛神》的主要部分.这几句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代杭嘉湖地区蚕神崇拜的概貌.诗中的“天驷”是由星相学家所指的天驷星(即辰星)衍化而来的,道教认为蚕与马同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学习了《蚕姑娘》这篇课文,你一定喜欢上了有趣的蚕姑娘吧!那么,就让我们对她来个“全方位”的了解吧!  相似文献   

6.
邓楚岩 《作文大王》2023,(Z2):82-83
<正>两个月前的一天,爸爸来接我放学,手里端着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爸爸,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里面装的是一种昆虫,叫作蚕。从今天起,我们家就要养蚕宝宝了!”一听可以养蚕,我既高兴又担心:“那蚕宝宝吃什么呢?”“吃桑叶啊!”爸爸说。知道怎么养了之后,我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7.
宛窳妇人即《山海经》中的(穴契)窳,寓氏公主即《尚书·尧典》中的嵎夷。她们都是生活在帝尧时期、今山东地区的古代蜀族的领袖或英雄,蜀人因蚕而名,他们因而成为“蚕神”,又俗称为“马头娘”。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 我们的家乡是蚕茧之乡,农户每年都要饲养蚕。大班幼儿已能帮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采桑叶、喂蚕、摘茧等,但他们对蚕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缺少有意识的观察,且较少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我就及时开展了“认识蚕”的常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蚕族考     
蚕丛氏是由蚕族与丛族复合而成的,从生物分类的观点来说,蚕是蝎的一个分支,蝎本作蜀,因此蚕也可以说就是蜀。古代的蜀族以蚕为图腾,伏羲、少典、大典、五典、女登为蚕族先祖。嫘祖为蚕神,嫘祖始居地在晋南,盐亭嫘祖景观为嫘祖后裔之迹。  相似文献   

10.
一次自然单元检测中有这样一道填空: 蚕的一生要蜕____次皮。 全班71张试卷,有5位学生填为“6”,其余均填为“4”。 当时批阅试卷时,也没多想,课文21页不是有记录表吗?蚕蜕4次皮,应填“4”。填“6”的当即判  相似文献   

11.
    
(一)喂蚕 来到哥哥家,我看见一个盒子里装着很多虫子,吓得我大叫起来:“哇!虫子!虫子!”哥哥笑眯眯地走过来说:“不要怕,这是蚕,不会咬人的。”哦,原来这就是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次终于见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13.
娜娜  任哲 《少年科学》2010,(1):40-4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还有什么独特的建筑呢?现在,跟我来参观一下“紫蚕岛”,看看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01,26(1):43-43
据近日国内媒体报导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陆长德等利用“电穿孔”法 ,将荧光蛋白基因及蜘蛛拖牵丝基因注入蚕卵 ,获得了吐出荧光“蜘蛛丝”的转基因蚕。蜘蛛丝中的拖牵丝是强度十分高、弹性十分强的天然蛋白纤维 ,若制成防弹衣则“刀抢难入” ,织出降落伞牢固耐用 ;而可以产生荧光的蚕丝则可用以开发天然夜光衣及各种防伪标签等。这是我国动物基因工程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国科学院培育成吐荧光“蜘蛛丝”的转基因蚕  相似文献   

15.
每到立夏、小满时节,我便怀念家乡的"麦蚕"。 麦蚕不是"蚕",而是用麦子做成的一种状似小蚕的食品。江苏盐城一带把它叫做"麦棱棱"。  相似文献   

16.
蚕怎么了     
一大早,学生李飞手捧一条蚕,急冲冲地来找我:“老师,我的蚕是怎么了?”我一看,这条蚕通体发亮,到了吐蚕丝的时候,可是头部比其他蚕要粗,像水肿了一般,并有力地左右摆动着,好像非常痛苦。李飞焦急地说:“前天有一条这样的蚕,我把它扔了,今天又出现了这样的一条,它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刘艳 《文学教育(上)》2011,(13):124-126
随着中国对嫘祖文化研究的深入,蚕神嫘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敬重和祭拜。本文对远安嫘祖庙会祭祀蚕神民俗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考察,并对嫘祖精神在湖北远安的发扬光大作了纵向式的略观。  相似文献   

18.
蚕思     
每当我看见蚕,看见桑叶,就会想起她——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姓李,记得她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姓李,木子李”。接着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砚台大的“李”字。我们几个调皮鬼在下面挤眉弄眼,一下课,就给了她一个雅号“木子李”。这大号还真叫了一阵子呢,直到“蚕虫事件”爆发,咳,现在想起来真有点脸红耳热。  相似文献   

19.
蚕的一生     
张丽芳 《生物学教学》2014,(6):M0003-M0003
一提起蚕,大家可能会想到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对蚕的生活史进行观察,会发现这句话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1发现问题在学校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中,我们想要观察蚕的生活过程,就买了几十条蚕,可桑叶在本地不太容易采集到,我们想:蚕是否也能吃别的树叶?于是我们就摘了一些榆树叶让蚕充饥,蚕却不吃。由此我们想就“蚕是否可以不吃桑叶”为题,进行实验探究活动。2收集资料带着“蚕是否可以不吃桑叶”的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说:“蚕一般只吃桑叶,可能是它们一直以桑叶为食物,逐渐养成了这种食性,而且遗传下来了,也说明桑叶有蚕最熟悉的气味,可以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我们又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写着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的气味,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