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艳 《文学教育(上)》2011,(13):124-126
随着中国对嫘祖文化研究的深入,蚕神嫘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敬重和祭拜。本文对远安嫘祖庙会祭祀蚕神民俗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考察,并对嫘祖精神在湖北远安的发扬光大作了纵向式的略观。  相似文献   

2.
宛窳妇人即《山海经》中的(穴契)窳,寓氏公主即《尚书·尧典》中的嵎夷。她们都是生活在帝尧时期、今山东地区的古代蜀族的领袖或英雄,蜀人因蚕而名,他们因而成为“蚕神”,又俗称为“马头娘”。  相似文献   

3.
文献记载“蜀先称王者为‘蚕丛”’,但考古发现却证明,与蜀王有关的是“蟾”,而不是“蚕”.巴蜀文字中常见的“手心”文所表达的其实是“蟾丛”,并非“蚕丛”。之所以“蟾“演变为“蚕”,首先是二者的谐音;其次是后世蜀地丝织业的发达;最后则离不开文人的想像和渲染。  相似文献   

4.
嫘祖和黄道婆是中国古代的两位纺织英雄,她们先后成为先蚕和先棉之神被祭祀,但两者在祭祀时间、规模、范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祀典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对先蚕的祭祀,是对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模式的强化,促进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对先棉的祀奉是一种民间行为,促进了祭祀文化区的经济的繁荣,并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关联。事实说明,祭祀既与某种生产方式相联系,也与某种社会结构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嫘祖祭典》是流传在西平县民间祭祀先蚕嫘祖的典章。追流溯源当与历代官方提倡置公桑、劝农桑、祭祀嫘祖同出一脉。对于祖宗崇拜和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集中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先祖的尊崇和赞颂,也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之必然。  相似文献   

6.
马世之 《天中学刊》2006,21(6):121-124
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妻子,她发明养茧缫丝,喜好远游,被后世尊为“先蚕”和“行神”。嫘祖生地有多说,经过比较研究,获知嫘祖故里在河南西平。  相似文献   

7.
四川古代有深刻而成系统的中原文化,尤其是蜀族名号、三星堆雒城及郫都名号均与中原夏王朝的同类文化惊人一致,蜀地学者过去不曾注意到。这里将其介绍出来,供诸家更深入研究蜀史。  相似文献   

8.
中华各民族的伟大母亲嫘祖的故里西陵在哪里?从地域上推断,嫘祖出生地的西陵当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西平县是古西陵的所在地。历史文献、文化遗存、考古发现和民间口碑充分印证:西平即是西陵氏的故国,是蚕神嫘祖出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蚕神嫘祖     
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负责整个部落子民的穿衣问题。她对用兽皮做的衣服,总是不太满意,因为夏天兽皮衣服穿在身上很不自在,还会发霉有异味。  相似文献   

10.
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秦灭巴蜀以前,巴蜀语言可以说既是巴人、蜀人的语言,又是巴国、蜀国或巴蜀地区的语言,是与华夏族语言(即汉语)不同的民族语言。秦灭巴蜀以后,由于秦、汉时期大批华夏族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言开始分化,一是部分巴民、蜀民避居山野,继续保留巴蜀语言;二是多数巴民、蜀民受华夏族同化,与华夏族融合,其巴蜀语言逐步形成为古汉语的一支——巴蜀方言。尔后的蜀语或蜀方言,以至明朝、清朝所形成的四川方言,正是沿着巴蜀语言和巴蜀方言的轨道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传统私塾教学质量的好坏应视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认定为差.私塾的设置方式多样,教学状况不一,教学质量有较大差距.而私塾只重"国学"的教学内容,个别式、背诵式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的女书文字大多采用手写的方式保存。介绍了女书OCR技术,讨论了女书OCR的整体流程,具体包括二值化,文字分割,特征提取和文字识别等方法,最终实现了对手写女书文字的识别和存储。  相似文献   

14.
《雷祖志》的错误掩盖了雷神的真相,其错误衍生于陈朝说、中举说、雷州刺史说等。据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雷州雷神神话的真相是:雷州雷王是雷公之子,雷州十二族是神犬之子;在神庙中,雷王成为雷祖,十二族成为雷神十二将。到宋代雷王神话和十二族神话混淆为一,十二耳神犬变成了九耳,遂使历史真相千载淹没。  相似文献   

15.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含有丰富的思想,但系统研究至今仍付阙如。孔颖达易学以王弼《易》注为诠释蓝本。王弼《易》注的突出特色是引老入《易》,扫象阐理,以玄学本无论取代汉人以气论为基础的宇宙学说。中国思想史和易学史的发展至此而一变。孔颖达则吸收汉易及魏晋郭象的思想,对王弼易学予以重大改造,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兼顾了象数与义理,综合了儒道思想,对宋代义理易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知彻澄章昌母逢开口三等字,关中绝大多数方言点读作[喀、喀“]声母,蒲城兴镇、富平雷古坊、渭南龙背乡南部等处读作[k、k]声母,兴平南位、临潼代王读作[t、t]声母,开口三等支脂之3韵字在关中方言区包括兴镇、雷古坊、南位、代王等处多读作平舌声母;知章两组及日母逢开口三等字,渭南东塬一带把中古知彻澄章昌逢开VI三等读作[t艮t§ ]声母,把船书禅日母字读作舌叶音声母[5,3];船书禅日母逢开VI三等字,雷古坊读作具有一定腭化色彩的[5.3]声母;知照两组合口三等、船书禅日母开口三等及庄组逢宕摄开口三等阳药2韵及江摄开I:1二等江觉2韵字,代王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开口呼,其声韵拼合特征与关中西部岐山、宝鸡等处相似。  相似文献   

17.
“束修”二字,自皇侃疏:“束脩,十束脯也。”朱熹注:“脩,脯也。十艇为柬。”后之学者皆以“束脩”为弟子初次拜见老师的见面礼。今传本孔安国注:“言人能奉礼,自行柬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并未明言此“束脩”即是“束脯”。《尚书·秦誓》孔颖达疏:“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脩饰’,此亦当然。”《后汉书·吴佑传》:李贤注:“束脩,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已上也。”’是孔安国、郑玄谓自十五岁“束带修饰”之童子以上者,孔子“未尝不诲也”。孔子设教授徒,“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亦即《礼记·大学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必待大学之人,故孔子授徒,似不当以“束修”即“十艇脯”为“诲之”的条件,而当以是否具备大学学习资格为“诲之”的条件。故本章“束修”之说,当以孔颖达引孔安国《论语》注及李贤等引郑玄《论语》注义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形成性考核,素以单一的作业册的形式向各试点学校发行。由于师生见面时间有限,教师批改作业后很难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且单一的纸笔式练习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针对这一情况,中央电大于2005年3月启动了“宏微观经济学”等六门课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试点项目。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能否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改进远程教与学的质量呢?本文应用院校研究的方法,对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评阅率、评阅的及时性、评阅的方式与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个颇具神秘色彩 ,亦僧亦俗的文学家与革命家 ,他特殊的自身条件使他对东西文化都能登堂入室 ,并且使这颗心灵在中西两大文明冲撞中的体验更具直接性、原初性与真实性。现代西方文化在他那里受到了佛学禅定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夹击 ,使他内心摇摆不定 ,其心灵的眩晕也反映到了他作品主人公身上 ,注定他与他的人物只能在孤独感伤中走完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