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页写道:“(1860年)10月,奕诉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笔者认为此处表述欠妥,因为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汉口和南京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错觉。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在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条款之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题目: 1.最先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参考答案是C。  相似文献   

4.
《南京条约》作为近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要作为屈辱史重点讲解,通过《南京条约》折射出来的我们民族自身的无知与愚昧更要讲。在教学中我们强化民族主义情感的同时,不能一味追求集体主义观念,不然我们就有可能走向功利主义,最终背离民族主义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学习中,细心的同学对《辛丑条约》的赔款问题产生了疑惑: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赔款还在继续吗?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中华民国建立后承认与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故而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导致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从中获得赔款2亿3150万两库平银,当时是折成英镑支付的,日本实际得到的是3亿5800多万日元。我们将这笔赔款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作一比较:这笔赔款为1894年日本财政支出总额78000000日元的4.6倍,日本内外债267800000日元的1.3倍,1893年日本进口总额87597000日元的4.1倍,1894年  相似文献   

7.
根据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约定,中日双方于1895年5月8日在烟台换约。本文依据当时有关当事人留下的文字资料,对换约地的选定、双方换约大臣的确定、双方围绕换约问题展开的交涉以及国际社会的干预、换约完成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的换约地点,一一进行了考证,力求还原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体现在几场重要战争的发生和几个重要条约的签订上。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中国抗战打乱日本既定的战略计划的角度,论证苏联能避免东线作战,继而能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取决于中国抗战,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却反过来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抗战。目的在于说明苏联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给国际外交往来带来消极的阴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  相似文献   

11.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并有重要影响的报刊,对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情况以及条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和评论,通过这些报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学术界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对《马关条约》的认识和《申报》的舆论价值取向,深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欧洲联盟条约》签订的时间出现了“1991年底”和“1992年”两种说法。其中,在《历史1(必修)》第146页中是这样说的,“1991年底,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而在《历史2(必修)》第130页又说:“1992年,欧共体12因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而且在同一页上方的引言中还明确地提到签约的具体时间是1992年2月7日。  相似文献   

13.
对于《苏日中立条约》的研究,后人大多从后来者的身份去忖度,而少有从当时人看当时事的角度去研究。《申报》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对《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前后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然而却并不像一般所想象的那样对这一条约大加挞伐,只是对这一事件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追踪报道和较为中性的评论。这应与当时《申报》顾全大局,配合政府安抚民心以维持政府与苏联的相对友好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整体知识结构图示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火烧圆明园、俄国强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把落后的中国和朝鲜作为侵略和争夺的主要对象,英、法、日、俄、美、德、意等列强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背着清政府句心斗角,明争暗夺,终于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又明火执杖,趁火打劫。之后,又以“友人“、“恩人“的面目,诱逼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终于达到了彻底瓜分中国的目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申报》舆论的分析,有利于透视《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国国民心态的变化:不承认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战争的结局抱有明显的侥幸心理;对俄国等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割地的干涉,抱有很高的期望心理;反思洋务运动、反省中国强烈的图变心理;关注西方国家的全面改革的开放心理。  相似文献   

18.
李雪宾 《文教资料》2010,(34):92-94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以欺骗、讹诈、示威等方式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获得了很多实际权益和好处,如通商、关税、领海、领事裁判等。而清政府对这些利益的损失并没有真正清楚的认识,相反,还处处体现出对自尊脸面的维护和所谓“宽怀大度”的让步,对后来中国各方面权益的进一步丧失起到了不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机构改革是欧盟东扩的必要前提,也是2000年《尼斯条约》的核心内容。今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巩固并升华了《尼斯条约》的改革成果,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