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忘了一篇小说的题目,大意是:球迷某甲外出未能看到足球比赛现场电视直播,于是赶回家去看他妻子为他录下的比赛录相。半途碰到某乙,也是球迷。某乙见某甲,张口就说:某某队输了。某甲一听大怒,拔拳就打某乙。某乙怨怒不解,问为何打他?某甲说:谁让你告诉我结局了,我要自己去看过程,你侵犯了我的“不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小说很讲究人物出场,往往人物一出场就知道他的身份,又了解他的性格,甚至通过某甲出场还同时写了某乙,而所有这些,又往往不是作者细致地介绍出来的。作者有时根本不加任何叙述,一开始就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去说明;有时用几笔,也总是淡淡的勾勒,但人物的形象却常常一接触  相似文献   

3.
新教材增加了概率知识 ,我们知道计算概率的基础是排列组合数 ,但反过来知道某事件的概率又可求解一类排列组合应用题 ,拙文略举几例以资说明 .例 1  6名学生站成一排 ,其中某甲不站在排头 ,也不站在排尾 ,共有多少种站法 ?解 把 6名学生站成一排这件事看作一次随机试验 ,则该试验所含基本事件的总数n= P66,设事件 A为“某甲不站在排头 ,也不站在排尾”,事件 B为“某甲站在排头”,事件C为“某甲站在排尾”,则由于 6名学生站在排头的可能性相同 ,站在排尾的可能性也相同 ,可得 P(B) =P(C) =16 ,而P(A) =P(B C) =1- P(B C) =1-[P(B)…  相似文献   

4.
1.某甲参加抽奖游戏,已知三个箱子中放有奖品,另二个是空的。某甲先任选定一个箱子,暂不打开。主持人(知道奖品在哪个箱子中)打开其它二个箱子中的一个空箱子,再问某甲要不要把已选过的那个箱子换成剩下的一个。某甲想到三个可能; (1)换 (2)不换 (3)丢铜板决定请问这三种决策得奖的机率各是多少? 2.设n,a,b,c均为非负整数,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n,a,b,c):  相似文献   

5.
王洁 《黑河教育》2012,(7):65-65
他叫亮亮,刚人学的时候表现还可以,可是最近表现越来越差: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下了课,常常把老师布置收拾桌面的任务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和几个调皮的孩子在走廊里乱跑,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我常常因为亮亮犯错误而批评他,批评他的时候,他总将头低下,一句话都不说。每次批评完亮亮,他就能“老实”上两分钟,然后继续做回“自己”,好像刚刚的批评不存在。等到他的“放肆”再次让我忍无可忍的时候,等待他的是更加严厉的“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两个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于是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也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万千,因为他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7.
孟佳 《家教世界》2014,(Z2):85-85
<正>我们班淏淏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他调皮、不守规矩、经常会做一些出格的举动,因此在接手这个班之前,我便做好了与他"长期战斗"的准备。但随着对他逐渐深入地了解,我发现淏淏的种种表现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开始走近大家眼中的这个"问题儿童"。淏淏有一些使人头疼的行为,比如上课随意插嘴、重复老师的话、自顾自离开座位、午睡时唱歌、面对批评无所谓等等,他怎会如此不同呢?在我与他妈妈的交  相似文献   

8.
沈德潜的辩体批评包括浅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浅层为横向的诗体区分和纵向的诗体演进,深层为诗体审美功能。二者构成了他诗体批评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9.
卢贤强 《双语学习》2007,(5M):75-75
我国古典小说很讲究人物出场,往往人物一出场就知道他的身份,又了解他的性格,甚至通过某甲出场还同时写了某乙,而所有这些,又往往不是作者细致地介绍出来的。作者有时根本不加任何叙述,一开始就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去说明;有时用几笔,也总是淡淡的勾勒,但人物的形象却常常一接触就印象鲜明。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在这方面的处理,十分出色,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两个欧阳修——你是哪一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感情色彩迥异。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  相似文献   

11.
只听好话     
《幼儿教育》2010,(7):60-61
近段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家宝宝只能听好话,听不得半句批评。我们一批评他,他的情绪就很敌对,根本就不接受。我不知道是我们家长平时表扬过多了,还是老师赏识过度了,我该怎样和老师沟通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是西汉初期的名文,是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政论作品之一。《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是批评秦始皇,说他不知道打天下和守天下的方略应有不同;说他能够兼并六国,而最后却亡于陈涉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中篇主要是批评秦二世胡亥,说他上台之后不知道刹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月来,李正南很烦闷,原因是他不知道怎么过大学生活了.他是一个普通高校大二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前往何方了.虽说大一这一年没少放松自己,认识了不少人,游玩了不少地方,但现在却感觉到一切都是重复,机械的重复,上课、吃饭、玩、看书,成了他每天生活不变的四部曲了.看到其他同学各有所忙,可自己就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一切似乎很熟悉,但一切又让他感到很陌生.  相似文献   

14.
我检查同学们的作业,他是用铅笔写的,我因为近视眼,没看清作业本上的字,当即批评了他,事后我知道自己错怪了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要说一句——  相似文献   

15.
阅读吴非先生的《前方是什么》一书,最难忘怀的是先生在细节之中对学生的尊重。他说:"如果学生忘记交作业,至多批评一句就算了,千万不要让他跑回家去拿;上课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神色不安,也许是内急,你可以悄悄走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想上洗手间——要知道,一个胆小的学生会憋出病来的;学生上课迟到,不  相似文献   

16.
胡娟 《教师》2012,(36):19-19
有这样一位先生,郭沫若先生把他与两千年前的孔子相提并论,宋庆龄女士说他是万世师表。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整个中国都记住了他,都在怀念着他,都在研究他。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位先生,当他面对一个犯错的学生时,他没有怒火,有的却是笑容;他没有批评,有的却是奖励;  相似文献   

17.
在我班上有一位男生,早上到校经常迟到,每次我批评、教育他,他都承认迟到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不再迟到,但我知道这位同学迟到已习以为常,我对他的教育批评,他也习惯了。  相似文献   

18.
温柔的批评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蕴涵着教师胸怀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同时也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让我们来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温柔的批评的吧!一支钢笔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个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  相似文献   

19.
巧合     
一位女士正在唱歌。一位客人转身对他旁边的男士批评道:"多难听的嗓音!"他说,"你知道她是谁吗?"  相似文献   

20.
批评孩子时,不安有伤害他自尊的语言。批评孩子时,不要感情用事。批评孩子时,不要使用恐吓性的言语。批评孩子时,要直接明确,不要讽刺挖苦。批评孩子时,要学会先扬后抑。批评孩子时,要做到及时批评,当场处理。批评孩子时,不要跟孩子较真。批评孩子时,应该让孩子进行纵向(比过去)的比较而不是横向(比别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