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救赎手段,但其发展前景依然黯淡。与此同时,中国模式却独树一帜,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其中,中国强而有力的政府,对于其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优势,而这也是西方国家所不具有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这一政治优势,是中国模式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之一,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1.“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审视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道路或“中国模式”的关注,并不只是近几年的事。西方有许多人一直在关注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苏东剧变之后,不少西方国家就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了“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难逃苏东剧变的命运,中国将很快因四分五裂而垮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种论调推向极至。他们认为,中国将是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中国最终会因经济问题而引发巨大的政治动荡。与…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缘起金融技术创新.文章审视美国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背景,从而把研究视角延伸到与经济自由主义互为因果的政治结构--"企业化政府".首先,美国金融危机是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化政府相互作用的政治过程,它基于特定的经济利益、并借助于公共权力,把自由主义理念扩大至公共领域;其次,伴随着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上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从规制政府到企业化政府,金融机构被引入非规则的"私"的领域;第三,"企业化政府"构筑了金融资本主义的政治结构,它表现为"公"权力的弱化,以及投机、掠夺的财富积累过程;最后,文章从方法论层面对企业化政府的表述提出疑义,进而指出走出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路径,即"效率、公正与自由".  相似文献   

4.
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以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为现代政治秩序三位一体的制度组合,以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架构阐释政治秩序的成长,追溯了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相反相成的颉颃中起源、成长、融合的演进过程,并将国家与社会平衡发展归为文明政治秩序的目标。福山以宗教为关键,诠释了中国国家早熟的强国家模式与欧洲法治先行的强社会模式的政治发展不同路径。福山政治秩序理论最大胆的探索,是凸显了国家建构之于政治秩序的意义,并将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王朝归为现代国家的起源,这使其政治秩序理论具有覆盖东西方文明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中国60年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使得西方学界突出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关于什么是“中国模式”的关键,国内理论界多半把它归定为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种看法过于片面。从西方理论界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应对乏力状况的影响,使他们对什么是中国模式的关键有了更清醒较全面的看法,可以拓宽我们思考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国家治理长期存在的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实依据。但目前学术界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研究缺乏对这一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的探讨,特别是这一治理机制何以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尚未有较为深入的理论回应。本研究在系统回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脉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制度评价正当性、优越性与有效性的三大标准。比较“传统模式”“宣称模式”“内卷模式”与“优越模式”四种国家治理模式,可以看出,责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优势得以彰显的关键因素。基于此,从责任政治理论的“观念”“结构”“行动”三个维度深入诠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国家治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强大效能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城归"精英与村庄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治理经验 ,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原有乡村治理模式向法理型治理模式的转型 ,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其本身也仍处于与乡村社会的不断磨合与互动之中。进一步整合其优势 ,并将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理型治理轨道 ,也许是乡村政治民主化努力的一条可取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领域中,制约其变革和发展的力量主要来之于政府与学术。这些力量长期依赖不断改变着教育的面貌,伴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出。在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方面,政府角色错位,大学没有足够的“自治权”,因此,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拟构建政府与大学的良性互动模式为我国高教管理的发展取向,也为本文探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国外有学者在分析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政府对大学的影响时,归纳出这样两种模式:即“国家控制的模式”和“国家监督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也发生了某些重要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正在由“国家控制的模式”向“国家监督的模式”转变。但是,由于市场尚处于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人们在大学与政府关系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制度惯性仍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在模式转变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作用、高校如何自主办学,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弗朗西斯·福山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对人类社会政治秩序进行探寻,将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根基。福山分别对中国强国家模式和欧洲强社会模式进行了论述,认为现代政治秩序的基本走向是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有机统一,实现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的相互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