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很多国家把制定课程政策作为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个国家课程政策的制定过程表现出一些趋同特征。课程政策议程的确立是国家政治改革的一部分,政府部门整体控制与专业咨询和民主参与相结合,课程由部分专家把握,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矛盾和争议,课程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程序化决策机制。我们可以从这些特征中看到课程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一个权威性与民主性结合的过程,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结合的过程,一个理论物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连续的与体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政策的具体化,课程政策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满足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特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重新调整和分配课程权力,确立新的课程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式,而制定的课程发展纲要,通常具体表现为课程方案(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指南等。课程政策总是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意志,它对课程的改革、发展和建设起着总体控制作用,一国的课程政策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课程发展的方向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论加强课程权力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政策的制定既需要强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课程权力表达,也需要加强地方和学校课程权力的表达,同时还需要优化课程专家课程权力的表达。它们是制定出一项“好的”课程政策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提高各方责任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10月我国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政策。本文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背景、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实践三个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政策进行解读,以期政策执行者及受政策影响的目标人群能够对该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并激起政策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课程政策需要课程政策文化的支持.在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文化必定要承担课程改革的义务,因此应调整课程政策制定文化,使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课程政策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的展开需要解决一些诸如概念、本质及表征等基础性问题。课程政策的基本涵义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其本质是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其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课程政策需要课程政策文化的支持。在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文化必定要承担课程改革的义务,因此应调整课程政策制定文化,使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积极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课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以教育公平为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制定公共政策,政策才具有生命力和价值。与此同时,课程政策的制定必须优先考虑公平原则,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维护教育公平,这个过程中,政府担当着责无旁贷的首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中存在着三大亟需克服的理论障碍--课程研究领域长期忽视课程政策研究;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决策者之间存在着两种文化的樊篱;课程理论与政策理论之间表现出游离状态.而消除理论障碍的策略在于:拓展课程研究的政策领域、认清课程政策的中介价值;实现从单纯的教育研究者到政策型研究者以及从纯粹的教育决策者到研究型决策者角色的转变;加强课程理论研究的实践问题取向与政策取向;强化课程政策制定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政策是影响课程实施与推动课程改革进行的先导性因素.影响美国中小学课程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机构主要有教育压力集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等,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与完善美国课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从“两极”到“共有”——论课程政策制定的思维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政策的制定摆脱要么集权化、要么分析化的悖论,需要从思维上进行根本性的转换,这种思维转型表现在制定课程政策时,力求做到“变控制为参与”、“变寻求差异为寻求共识”、“变二元对立思维为共有思维”,从而使每一位与课程相关的人员都能积极参与课程政策制定的过程,表达各自的愿望,共同为我国课程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何杰 《当代教育科学》2006,(3):18-20,23
从总体上说,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是一项好的理想的课程政策,但其在执行中存在着种种偏离有效性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执行效果。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不仅要加强课程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培训政策执行者以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形成政策的合理推进策略、健全政策执行的评估机制,更需要加强对课程政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政策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政策行为,不同的课程政策取向,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课程政策目的、采取不同的课程政策模式乃至确定不同的课程政策内容。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与课程政策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取向的本质是指课程编制和课程改革主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范围内为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在制定行动纲领和准则时自觉坚持或不自觉表露的政治立场。课程取向具有全局性、变动性与长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课程共有”——对中国特色课程政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课程共有”是课程政策理想模式的基本设想 ,旨在寻求一种反映社会变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政策及其制定的新的方式、观念和模式 ,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 ,指的是课程权力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国家、地方以及学校等课程权力主体都能够拥有明确的课程权力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二 ,指的是一种“超越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即超越“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第三 ,指的是课程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模式——共有模式 ,其形态是使各方面人员都能得以充分的交流和参与的“水漏型”。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政策制定中,权力与利益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二者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由于实施不同类型课程政策的国家,各有其不相同的主导利益追求,而且这些主导利益往往是对立的,因此,在利益追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一项“好”的课程政策的制定要求克服这一弊病,努力使各种利益团体的利益表达达致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不仅具有公共政策的共同属性和特征,还表现出多元参与的课程政策制定、制度化的课程政策实施、生成和积累的课程政策优化、规范与问责的课程政策评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政策的制定需要在政治与化方面、经济与技术方面以及法律与行政方面予以充分的考虑,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课程政策制定的基础性条件,它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制定出来的课程政策不仅可行,而且可以达成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国家管理课程,实质是通过制定和实施课程政策来实现的。文章对课程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政策的目标、主体、客体和载体进行剖析,对课程政策构成要素的研究有利于管理课程的规范化、有序化和效率化。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政策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至上世纪70年代始受到科斯特、沃克和博伊德等人关注,90年代艾尔摩和赛克斯提出的概念框架则标志着课程政策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正式领域的诞生,但随后仍发展缓慢,这与课程研究的科学传统以及课程政策研究自身薄弱的理论架构有关.就已有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关涉课程政策的影响力量及其权力变化、课程政策与实践的关系、课程政策的公共利益功能等方面.而课程政策文本和情境的关联、课程政策工具之可行性、课程政策的比较视角等研究则相对欠缺,亟待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政策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方向及实施过程.影响美国中小学课程政策制定的机构是多样的,主要有教育压力集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它们以多样化方式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