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淀粉与苯乙烯在Ce^4+ — S2O8^2-复合引发剂存在下的悬浮接枝共聚,并用红外光谱证实了接枝产物,讨论了淀粉预处理方式、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淀粉与苯乙烯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悬浮接枝聚合,产物保持原淀粉的颗粒状,后处理简单,最高接枝率可达47.4%,接枝效率可达78.0%。  相似文献   

2.
SAP材料的接枝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淀粉接枝丙烯酸所得接枝共聚物及接枝侧链物进行分离提纯和分析测试,确定了其接枝效率并表征了淀粉及其接枝物的形态结构;通过分别测定接枝共聚反应速率与淀粉、单体、引发剂浓度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接枝共聚反应的速率关系式;推算出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玉米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考察反应中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糊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考察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3 g,乳化剂用量0.35 g,淀粉与单体配比(质量比)1∶4,75℃下预糊化30 mi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h,淀粉/苯乙烯接枝物的接枝率达257.0%;进一步研究接枝物性能,甲基丙烯酸酯优于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下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探讨了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辐射时间、淀粉预糊化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的玉米淀粉丙烯酸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实验考察,确定了合成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400g.g^-1~600g.g^-1的高吸水性树脂.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固相接枝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PP-g-MMA)共聚物。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比、引发剂浓度对固相接枝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接枝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高温和剪切力的作用直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接枝物在淀粉聚乙烯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和剪切作用力可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对淀粉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壳聚糖(CT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I-IR)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AM=1.00 mol.L-1,引发剂(K2S2O8/NaHSO3=1∶1)浓度为5 mmol.L-1,mCTS/mCMC=1/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时,AM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76%和91%.  相似文献   

9.
乙烯基单体在炭黑表面上的接枝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表征手段及改性炭黑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分别在铈离子体系、正丁基锂引发体系、过渡金属离子乙酰丙酮铜(Ⅱ)或焦磷酸络锰(Ⅲ)体系的作用下,炭黑与乙烯基单本发生接枝聚合。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位浓度、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利用FT-IR分析确证了炭黑表面的接枝反应,利用TEM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形态。表面接枝后的炭黑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纸浆接枝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纸浆纤维素为分子骨架,接枝丙烯酸及丙烯酰胺制备高吸水树脂。对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利用IR图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对不同的聚合条件和水解条件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测定了树脂的吸水率、保水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系统研究了明胶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明胶浓度对接枝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方程与从假设的反应机理推导出的反应速率方程一致.用粘度法测定了接枝物侧链的分子量,采用氨基酸分析方法探讨了明胶上接枝反应点的位置.将此接枝共聚物添加到染印法胶片中可以显著提高接受层的润湿能力,而对胶片的透明度等其它性能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Cu(Ⅲ)离子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及吸附规律.探讨了引发剂Cu(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引发体系、反应条件和工艺路线.同时研究了改性淀粉和纯淀粉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经过改性后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淀粉的吸附性能,达到相同吸附量的吸附时间也缩短.最后,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FeSO4和H2O2体系作引发剂,致使芋艿细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探讨了温度、时间、H2O2浓度、丙烯四胺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共聚物作为高分子絮凝剂,对硅藻土悬浊液、洗煤废水、酒糟离心液的絮凝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发聚乙烯醇的非纺织领域的应用,试验在水溶液中氮气保护的情况下,以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为交联剂.铈4+引发聚乙烯醇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丙烯酸中和度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胶联剂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14;引发剂与聚乙烯醇的摩尔比为0.04;单体丙烯酸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h;丙烯酸中和度为50%。在该条件下制得吸去离子水高达500余倍的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羟丙酯混合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树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制备了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3C-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采用甲醇热溶冷析分离方法测定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热溶冷析分离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所合成制备的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在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共聚反应中,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增大,但单体反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电子束(EB)为辐射源,对聚丙烯膜进行预辐射接枝丙烯酸(AAc)和丙烯酰胺(AAm),分别研究了甲醇、葡萄糖和硫酸亚铁等具有一定还原性的化合物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各种添加剂的含量对接枝率的影响.比较了甲醇、葡萄糖、亚硝酸钠和硫酸亚铁在AAc和AAm二种不同接技单体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上述四种化合物对 AAc反应体系都具有阻止均聚并增强接枝反应的功能.而在AAm反应体系中,只有硫酸亚铁和甲醇有利于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γ射线共辐照技术在聚醚砜膜上接枝了甲基丙烯酸.通过改变溶剂、辐照剂量、辐照剂量率等条件,获得了具有不同接枝率的改性聚醚砜膜,提高接枝率有助于改善聚醚砜膜的亲水性.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单体浓度、使用混合溶剂(如水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有利于提高接枝率.研究还发现,超过2 kGy的辐照剂量会导致接枝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将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化,引入引发转移终止剂.以活性自由基聚合方式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合成印迹聚合物。在紫外光引发下,加入印迹分子,功能单体,在接枝Iniferter后的高分子聚合物表面进行分子印迹聚合物接枝实验。合成的表面接枝分子对印迹分子具有亲和能力及选择性,其识别能力来自于印迹得到的识别位点。  相似文献   

20.
淀粉的接枝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了淀粉接枝反应的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