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情态系统,转换系统等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及物性、情态以及转换等对罗斯福的《珍珠港演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演讲语篇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言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手法来分析媒体语篇的语言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手法对比分析China Daily和The Economist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从词汇分类、转换、情态系统三方面探讨这两家媒体对于该事件报道中的语言运用的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可以揭示中西方媒体所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揭示语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自从日本悍然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选择《英国卫报》和新华社对钓鱼岛争端的两篇报道。借助“及物性”概念,对比分析两篇报道的语言结构特点,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深藏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掩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本文从及物性和词类两个方面对《华盛顿邮报》有关中国废除劳教制度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该新闻隐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分析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批评语篇分析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社会符号,展示了看待外部世界的新视角;语言为表达意识形态和意义提供各种各样手段,而这些手段也正是批评语篇语言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文章论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来源,指出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列举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6.
批评语言学中提到的意识形态使语言研究再次聚焦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上,意识形态直接显现或潜藏在语言的形式里。在挖掘语篇或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时,情态成为发话人或作者意识形态的指示器。对George Eliot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语篇进行分析,能成功揭示出人物潜藏的意识形态,同时证明了用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去分析文学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篇常含蓄地反映意识形态,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解读分析《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对于鹤岗矿难事件的报道,可以揭示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文本层面的分类和转换角度,对《纽约时报》中2008北京奥运报道进行语篇分析,帮助读者揭示隐藏新闻中的意识形态,提高语言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9.
转述引语是新闻语篇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可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篇中隐形传递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各种语言资源表达出来的。通过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转述动词三方面对《中国日报》与《今日美国》中关于克里访华的两篇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帮助读者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揭露本质,培养和增强其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戴花 《文教资料》2009,(36):31-33
语言并非如传统语言学描述的那样不偏不倚地反映客观现实。语言是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交际工具,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丰富。批评语言学的概念是福勒、霍奇、克雷斯等在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批评语言学采用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语篇分析方法.借助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以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及其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其目的是最终在看似简单的日常话语中揭示其所隐含的社会不平等.进而抵制这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批评语言学认为,没有毫无倾向性的报道和完全中立的语言,新闻语篇的结构都包含着价值和信仰。新闻语篇中,作者通过对语言的选择,传达这些隐含的意识形态。名词化因其本身的特点,成为新闻语篇中表达隐含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语言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其分类系统能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语言使用者认知世界的方式。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论中,阐述了语言分类系统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语篇中,名词短语作为其分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了语言使用者建构梦幻世界、赋予该世界独特的秩序,体现了语篇的分类系统能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并影响受众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尤亚纯 《文教资料》2007,(32):30-32
批评语篇分析旨在揭示语言的政治性以及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及进行批评语篇分析所依赖的语言学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通过对一些新闻实例的分析来揭示批评语篇分析在分析新闻语篇时有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英语语篇的词汇分类、预设、及物性等角度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批评性的语篇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语篇背后所隐含的不同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意义,突显文化对新闻语篇的重要影响,以提高学习者辨析语言形态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崔瑞国 《海外英语》2012,(20):225-226
批评话语分析是解释话语和社会如何相互影响,分析语言如何改变和维持社会关系。新闻语篇因其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而备受批评话语分析者的关注。该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比较美联社和法新社关于三名阿富汗平民在战火中丧生的报道,从三个方面对这两篇报道的标题进行分析:文本、过程、社会,不仅描述两篇新闻标题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诠释这种语言差异背后的态度和立场的不同,而且联系两篇报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此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孟祥宏 《考试周刊》2014,(69):33-35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形式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论,其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分别从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刊物《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选取两篇近期关于中国新出版的竖版地图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以菲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词汇选择、及物性两个方面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读者在阅读新闻报刊时,应培养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正确地对待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语言学也叫批评性语篇分析,目的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权力、意识形态与语篇的关系。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本文运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及物性系统对分别刊登于中西方媒体的两篇关于西藏自焚事件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显示不同立场的新闻媒体对于同一事件报道的不同揭示报道中意识形态以及语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主要通过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语篇的及物性、被动语态、情态动词、主位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通过从VOA网站选取一篇2013年9月5日对G20峰会上有关美俄总统的报道,并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认为该语篇存在明显的的意识形态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