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陈军 《福建教育》2007,(9):55-56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墨表述,“多元解读”的理念呈现于广大教师的视野,挑战我们的旧有观念。一个新理念的出现,不仅需要我们的实践,更需要我们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多元解读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根据读者的生活经验的解读、以还原作者的命意为主的解读、从历史和当下两个角度的解读等。主题的多义性、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内涵的丰富性是多元解读在教学设计中的契入点。当然,多元解读是有边界的,应紧密结合文本,根据文本,有理有据地进行阐释,最大限度地彰显文本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元解读法     
吴永福 《阅读与鉴赏》2010,(5):40-40,33
多元与一元相对。阅读教学中,一元解读就是由教师唱主角.也就是常说的满堂灌.教师大都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参照教参的说法.从而确定讲解的内容。但此种讲解。尽管自有条理.却体现不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或者说对话。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漠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久而久之。有可能失去必要的兴趣,更有碍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体验,取得阅读实效。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元解凑”这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转变了旧有的观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可是教学实践中,由于理念上理解的偏颇,对多元解读的过分推崇,导致部分教师对文本“多元解读”产生误解,漠视文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形式替代潜心的“读文悟道”;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文本的意义具有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后,多元的问题开始引起重视。只是,由于一味注重多元,学生双基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甚至有的解读明显偏离了文本。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尊重多元解读,又要做到“多元有界”,应把多元解读与基本解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多元解读”这一理念在新课改中保持应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通用的高考作文形式。它兼具开放与限制的特点.既避免了命题作文框限太死的弊端。又纠正了话题作文淡化审题的偏失,成为一种能够很好体现高考意图的作文形式。但在实际写作中,好多学生因为缺乏多元解读、多项立意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尊重生命自由生长,真正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为构建起学生完美的人格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上,应顺应时代要求去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读了叶军彪老师的《〈丑小鸭〉:一个被误读的经典童话》(《中学语文教学》2008.1),深受启发。同时也感觉叶老师在用自己的精深学识指出学界长久以来对课文的误读时,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对于一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我们不能只用一种方式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话:“一千条有水的河就能照出一千个不同的月亮”,西方也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度,其主旨却都是相同的.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将其用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上,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的多元阅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文本的多元解读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泛化的概念,本文力图从转换视角和多元解读的理论原理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阐明自己对多元解读的一些浅薄看法,还望大方之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多元解读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在于其赋予了文学解读更自由宽泛的理解维度。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可以透过作品的写作时代、历史背景和更加丰富人性的感情因素,对作品做出更有个性的阐释。主要对中学语文阅读材料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合理地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俗话:“一千条有水的河就能照出一千个不同的月亮”,西方也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度,其主旨却都是相同的。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老一套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分数第一的评价制度,与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已相距甚远.《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文化平等与社会民主的文化多元主义理念的,它以各种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倡导和实施.正确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目标、发展趋势做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