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使“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成为理解、背诵古诗的重要手段。一、初读古诗,感知内容这一步以学生自学为主,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了解大意。具体要求是:①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流利地朗读古诗。②联系前后诗句想一想字词含义,或查字典理解疑难字词(难度大的字词,教师预先指导)。③整体把握,试说大意。有的古诗涉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2.齐读课题。3.给“称赞”找近义词。(表扬、夸奖)设计意图: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书写“称赞”一词,找近义词帮助理解,和课前谈话紧密结合,简单,实在。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2.指名说,板贴刺猬和小獾图。3.认识“刺猬”两字。4.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獾和小刺猬是怎么互相称赞对方的?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请“树叶”上的拼音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5.检查字词: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第6课《j q x》。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j、q、x,能够认清形、读准音、正确书写;
  2.能正确与单韵母组成音节,并准确拼读;
  3.认读本课生字,会读儿歌。  相似文献   

4.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 ,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 ,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 ,引导学生读好诗韵 ,读准诗意 ,读出诗境。下面以《泊船瓜洲》为例谈谈古诗朗读教学。一、抓准韵脚 ,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 ,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 ,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因此要让学生明白 ,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 ,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 ,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劋n”。如果读成平音“ji仭n” ,就会损伤音节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鸟”、“儿”、“飞”、“鱼”、“虫”5个生字 ,读准字音 ,了解字义 ,正确书写。2 .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爱护小动物。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五个生字 ,读准音 ,了解义 ,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鸟”是三拼音节 ,“虫”是翘舌后鼻音是字音难点 ,“飞”的书写是写字教学的难点。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 )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导出课文内容并贴出 :鸟儿飞、鱼儿游、小虫爬。2 .揭题。 (小黑板出示课题 :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 32 )3.师范读课文。(二 )字音…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复韵母ɑi、ei、ui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2.正确拼读由ɑi、ei、ui组成的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pái duì。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妹妹”“奶奶”2个词语;认识“妹”“奶”2个生字。4.正确朗读儿歌《洗手歌》。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四”“五”“六”“七”“十”五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小山村的美丽景色。过程与方法1.把图画和诗句对应起来,感受美的意境。2.边读边想象小山村的美丽景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山村景色的美丽和人们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山村、热爱生活的情感。2.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接受人文教育。策略方法1.注意读与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问题,主动探究。2.利用插图,让学生反复读古诗,感悟这首诗蕴含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杨琴 《云南教育》2015,(Z1):62-63
古诗是我国浩瀚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多少文人墨客以诗明志,以诗传情,以诗写史,成就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大诗人。教学古诗,要让学生会读古诗,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要让学生能正确书写诗句,借助工具书了解诗意,初步了解诗人表达的是什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获得审美体验,享受古诗的审美趣味。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出塞》这首古诗时,笔者按照  相似文献   

9.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并结合理解、想象、质疑、抒情、查资料等学习方法,感受马的形象和诗人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吟诵中初识古诗1.吟诵回味,揭题古诗。师:正是江南好风景,“盛花”时节又逢君。同学们,今天我们何不借吟诵一首《江南春》来欣赏、回味这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会读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3.能正确朗读儿歌,认识“白“”皮“”子“”在”四个生字。[教学准备]兔妈妈头饰1个,6个写有单韵母的彩球卡片,带有生字的兔宝宝图片4个,拼音大转盘1个  相似文献   

12.
<正>我很荣幸地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经历了经棚民族实验小学吴琼老师的《四时田园杂兴二首》的教学历程。上课伊始,孩子们韵味十足地背诵着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大约背诵了两三首后,老师开始上课。首先吴老师布置了初读任务: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小吕同学和组内其他三个孩子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马上开始读古诗。在初读过  相似文献   

13.
读说背默──古诗教学“四字经”江苏裴新莲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更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特别是古诗,它有对仅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朗读,所以,古诗的吟诵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该正确→读熟练→读...  相似文献   

14.
张乐 《甘肃教育》2007,(1X):30-30
一、避虚就实。实中求活教语文 目前。语文课堂存在虚化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老师似乎不是在给学生上课。而是在向评委展示自己的才华,课堂上热热闹闹。多媒体、学生表演、小组讨论、学科整合,无选择无目的地一起上,学生、老师都兴致勃勃,而课下,却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二次教学,这无疑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亵渎。记得在北京听靳家彦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开篇的三读课题让人记忆犹新。一读解决“辩”与“辨”的不同,二读学会正确书写“辩”三读明确课题“辩”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党中央领导关怀人民的一篇课文《江总书记来我家》。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漂泼似的、愁眉紧锁”、 “ ”““凝视”、“哽咽”、“焦灼不安”、“沸腾”。读写点评。(读音准确、咬字清楚、声音洪亮;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师生交流资料,疏通文路。讲一讲自己了解到的党中央领导关怀人民的事情。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用几个自然段来写的。(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6.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师可以从营造氛围、指导学生表演古诗课本剧、趣读成诵、开展竞赛活动以及拓展阅读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接近诗歌,走进诗歌,爱上诗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能使每个孩子成为“灵秀”之人.那么,如何让孩子真正领略诗歌的美妙呢?这就需要以“读”贯穿于古诗世界中. 一读古诗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执著于解词析句上的兜圈子.如何领略诗词中丰富的意象、蕴涵的感情呢?古诗的教学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诵读古诗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鼻音和边音。2.能比较字的音、形、义,分析字形差异并能把带“氵”、“辶”的字区分出来。3.通过读词巩固认字,增加语言积累。4.引领学生认识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并能把句子说完整。5.会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画鸡》,激发读古诗的兴趣。二、课前准备:有关苹果树、苹果、小篮子的相关课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第一题:我会连。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森林里一片绿绿的,多美呀!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课件展示:森林图)2.你们看,森林里一棵棵参天的大树,一朵朵美丽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学习4个生字,会写“涕、巫”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借助注释、地图等读懂古诗的意思,横向叠加“喜”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知人论世,走进古诗1.了解故事背景——安史之乱。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在教材生字表中标读“Xi&#233;”。依我愚见,该字在这里应该读“Xi&#225;”才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