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围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正确认识作业评价的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以单元目标为统筹系统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反馈的方式。以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Read and write)的读、写部分的课时作业为例,阐述小学英语星级作业的设计,以期能有效发挥作业评价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体的器官、系统”为例,立足《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制定学习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评价量规,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相对忽略了分数的认读和书写,以至于学生写分数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甚至到高年级或中学),学生书写分数时经常“颠三倒四”——书写顺序极不规范。为了不让这种“失败”的教学再次重蹈覆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5.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五年级学习这个内容重点在于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能够说出具体分数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单位“1”的理解,说课时我便有的放矢,重点讲述了我对单位“1”教学的处理和习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对单位“1” 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对单位“1” 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的起始课,由于分数在学生数的概念认知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也成为数的认识领域一节经久不衰的核心课,其意义不言而喻。纵观各版本教材,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是在第二学段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重点是对单位“1”的理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本质,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静 《福建教育》2023,(17):44-4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现实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作业内容的设计,忽视作业评价的价值和研究;对道德与法治作业要素把握不精准,使得作业评价流于形式。根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作业评价作为评价的评价,同样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形成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闭环;紧扣典型行为表现,把握不同类型内容的评价重点;立足增值评价理念,关注作业评价的梯度设计。有效的作业评价,才能促进作业这一评价手段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理念和方法如何实施呢?本文结合笔者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的实验与研究”的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为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笔者教学该单元内容时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做了如下尝试。一、综合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前,笔者综合分析了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关于“分数与除法”的相关内容。人教版教材先给出“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的例题情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将数学基本思想列为"四基"之一。波利亚曾说过: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解题首先必须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而数学思想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构建解题思路。《课标》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相应地,新教材中也不再单独设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章节,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这说明教材并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注重方法指导,优化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学作业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不得不引起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对自己数学作业设计的反思。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老观念——数学作业就是课堂教学遗留下来的附属品。是不是尝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更新。如果您已经考虑到了要更新,那么更新的方向是什么?是更加巧妙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给原来的数学作业设计穿上一件新的外衣,内容不变呢?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原则来巧妙地设计数学作业。同时转变对数学评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请各位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视学科实践,强调在日常学习评价中增加实践型作业,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践型作业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确立作业目标,根据作业目标做好作业的载体选择、活动规划、量规设计等工作。作业实施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制订方案、开展实践、交流评价等完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好的作业设计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与教材为依据,立足作业功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材“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作业设计为例,阐述如何立足作业的功能来优化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核心部分,小学生如果理解了"概念核心"就能够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概念核心"引导小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从而让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更高效。一、以"平均分"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而小学生学习"分数"的经验就是"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