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陶行知是"万世师表",重温陶行知有关教师的论述,以陶行知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加强师德修养,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像陶行知那样,有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对教育对象的关爱之心,对教育责任的恪守之心。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着"爱满天下"的精神,"爱满天下"即是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最为可贵的品格,又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的核心.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敬业与爱生看作一个好老师的最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要有一颗真爱之心,博爱的心.  相似文献   

3.
教育不需要严厉的批评,而需要智慧式教导,需要的是以心换心。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还要对工作、对学生做到问心无愧。人非完人,孰能无过!所以,对学生要宽容,要等待,更要信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乐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作为一名教育者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相伴。  相似文献   

4.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心”有本然之心、自然之心和应然之心三个层次,而美育就是通过对先天的本然之心的扩充和涵养,使之向具有完善人格的应然之心发展。孟子的这一美育心理学思想,不仅对我国传统的美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陶行知先生虽未直接提及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然而在他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多次谈到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强调这些心理因素在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文章还认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有关非智力因素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校园里静静地涌动着一股深情的怀念,无不深深寄托了行知人感念先生、铭记教谕的追思缅怀之情和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精神之火的信念。行知实验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自1993年命名以来,怀着感恩之心,致力于传承、发展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精髓,谱写行知特色人才培养的诗篇。建构独特的校园文化第一,汲取丰厚滋养的文化底蕴。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理论是一座宝藏,学校将陶行知先生的行为准则作为淳朴教育的"经典教材",将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方法作为学校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旧时代之学生之生长的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读死书;二是死读书;三是读书死。而新时代之学生也离不开书,所不同的是: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学校语文课题组认真学习其教育理论和思想,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使校园充满智慧和生机。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指引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盏明灯。学陶、师陶、研陶、弘陶,就能把握语文教学之"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具备经验认知、具身认知和创新认知,让学生展开生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运用陶行知先生广博、丰厚、深远的教育思想引领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胡荣华 《教师》2015,(4):12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教育的热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当我闲暇静心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一些记忆时常涌现心头。温馨的回忆:一枝塑料花2008年教师节前的周五下午,门卫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学生来看我,我在头脑搜索着:"是谁呢?是我以前教的学生?还是到这后教过的学生?"随着一声"老师好!"把我思绪带回到现实,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枝塑料纸做的小花,比较简单的那种,进门后对我说: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我们更加认识到它对当前实现创新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创新的异化现象以及对在创造教育之下实现创新教育之路的探究三方面对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进行论述,试图利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来解决创新教育中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1.
温秋银 《师道》2008,(9):40-40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德育同样如此。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真正做到“用心灵去温暖心灵”。  相似文献   

12.
何深宇 《广西教育》2009,(28):11-12
近段时间来参观考察了南京行知小学等好几所“行知学校”,研读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作品及有关的评论文章,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新时期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所鼓舞,更为他高尚的人格所感染。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深深触动了我。我想,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贯穿我们的化学教学过程,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深宇 《广西教育》2009,(29):11-12
近段时间来参观考察了南京行知小学等好几所“行知学校”,研读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作品及有关的评论文章,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新时期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所鼓舞,更为他高尚的人格所感染。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深深触动了我。我想,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贯穿我们的化学教学过程,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今年第30个教师节之际,习近平同志在北师大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长篇讲话,多处引用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用"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希望教师们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提法,是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引发了人们对好老师标准的关注。"万世师表"是宋庆龄先生对陶行知的高度评价,从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它把狭义的学校课堂、教室拓展为大千世界。让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不再成为被雕凿的对象,而是成为向四方伸出思维的触角、努力汲取养分的植株。今天,我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受鼓舞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事业中一直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更是对于今天的德育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感悟,班主任工作中应爱学生;会讲理、尊重人,做好生活教育;内修素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作为当代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上有许许多多独到的见解,在教育实践上,有许许多多独僻蹊径的建树.在这两方面,许多学者专家都做过不少卓有见地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视点,从更广阔的领域来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从教育的出路与人口、中华民族的出路与人口的角度来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毫无疑问,这将能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这是近来读陶先生的《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一文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吏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力求通过时案例教学法的阐述,以此来说明案例教学法与"教学做合一"的契舍,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向红 《考试周刊》2012,(51):140-141
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它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作者从三个方面谈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一是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启迪学生思维;二是感受生活链接历史现实,有效关注学生发展;三是体验生活搭建实践舞台,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在自由民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强调学生的自立、自强、自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是较早论述学生自治问题的学者之一。陶行知关于学生自治问题的论述不仅是其教育民主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生活教育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行知多年的教育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学生自治的思想。陶行知关于学生自治的观点对于今天的学校管理具有重要的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