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陵城是古代荆楚地区的重要城市。现在的江陵城(俗称“荆州古城”)究竟始筑于何时,前人看法很不一致。本文对当今学界盛行的关羽始筑江陵城说提出了商榷,认为此说是在明、清学者的一种误说基础上而形成的观点,汉末关羽对江陵城的修筑是扩建而非始筑。同时,对清人杨守敬怀疑关羽未曾修筑江陵城的说法,也从文献记载方面,作了一些辨析,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时江陵城的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来,"黄州赤壁说"在史料论证方面占了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有必要为"黄州赤壁说"澄清两个问题:曹操是否从江陵出发,华容道是不是鄂州的华容。依据"官渡之战"命名规则,邾城附近的赤壁有资格担起"赤壁之战"大名。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今黄州赤壁和团风镇,曹操不会向北逃跑,他必须走华容道(今湖北省潜江市境内),他必须奔赴江陵,因为江陵城关系到五个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在史学界一直很热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比较一致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刘大年、张国祥等同志为代表。另一种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前者以戎笙为代表,后者以董楚平为代表。两人分歧不大,所以归为一种意见当中。我同意后一种意见,而不同意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个观点,或者说不同意这种角度的提法。下面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5.
明代改革家张居正,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我们曾在荆州、沙市一带对其故址和遗迹进行了调查。据《明史·本传》及其他有关史料所载,张居正系湖北江陵人,后人因而称他为张江陵。但是,他是江陵何处人,史书上缺少记载。《江陵县志》称:“张太师居正宅在东城”,又“张文忠居正墓在城东南三里”,也只谈到他的住宅及墓址所在地,并未说明他是哪里人,属何乡里。调查中,有几种说法:一说张居正是江陵草市镇所属的白湖张家台人;一说是江陵城关人;一说是江陵岑河人或关居口人。其说不一,大抵皆出于传说,并无实据。但  相似文献   

6.
侯灿 《家教指南》2001,(4):105-111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出土有大批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曹魏西晋时期西域长史的治所,史籍缺载,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利用考古文物、文献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论证了楼兰城址即为史书上所说的西域长史的治所.同时也解决了海头与楼兰城址之争,认为海头实为斯坦因1914年编号的LK城址.  相似文献   

7.
考诸史料,"借荆州"实有其事,不光孙吴如是说,刘备、曹魏也不否认,陈寿、司马光亦予肯定."借荆州"指孙权将南郡的江陵、夷陵等地交由刘备管辖和认可刘备对"江南四郡"的占领;将南郡江陵之地称荆州为当时的习惯.之所以要"借荆州".是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失去了在孙刘联盟中与孙权的平等地位,荆州事务的处置权不属荆州牧刘备而属徐州牧孙权,刘备通过"借荆州"摆脱孙权的限制,使自己"名"与"实"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语言学界关于中介语僵化成因的各种观点概括为:一、生物说.这种观点认为僵化现象是由人内在的生物和生理因素造成的,以Lenneberg和Lemendella为代表.二、环境说.它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以Schumann为代表.三、交际反馈说.该观点认为听话人的反应会对说话人的语言习得产生影响,以Vigil和Oller为代表.四、交际压力说.它认为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处于交际压力中就会导致语言僵化,以Higgs和Clifford为代表.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各种观点的得失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按我个人的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致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优秀文化传统: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现代优秀文化传统。远在55年前,毛泽东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我认为毛泽东在半个世纪以前的论述,对于今天我国人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伍孝江湖北省潜江市教委所谓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优秀文化传统;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现代优秀文化传统。早在38年前,毛泽东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12.
杜甫去蜀原因,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说法有三:一是“东归江陵”说,二是武“欲杀甫”说,三是“武卒”无依说。笔根据杜甫一生的政治思想、生活状况及归乡之志分析,认为传统众说皆不符合事实,杜甫去蜀的根本原因应是“出仕为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二语习得认知派和社会派一直交锋不断。《现代语言》(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分别在1997年和2007年召集双方代表人物撰写文章,阐述各自观点。2014年《二语习得研究》(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再次发表专题文章,介绍最新研究成果,重新认识两派分歧。为了厘清这场论争本质,本文以三次专刊为线索,将两派互动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论战、关注和对话时期),重点讨论后现代思想起源、核心思想以及对二语习得研究对象、研究主客体关系、研究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陵邑城是金陵邑之治所,系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败越后所筑,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城废。金陵邑辖域主要包括今南京主城区及周围的江宁区,旧说金陵邑隶属楚设江东郡并无确证。六朝之前的金陵有二,一为江东之金陵,一为茅山之金陵,金陵邑实得名于金陵山(即后谓之钟山)。金陵邑城规模不大,孙吴在其基础上起建了石头仓城,所谓"周七里一百步"乃属石头大城。金陵邑城位于南京城西之石头山,其故址推测在今清凉寺及其南侧一带。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写作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它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它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宝库。文章的起源就是为了实用。我国古代关于文章概念的定义并不一致,文章起源的说法更为分歧。有以刘勰、颜之推为代表的源于“五经”说;有以阮元、曾国藩为代表的源于圣哲  相似文献   

16.
对“文气”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回归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文气说”的产生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哲学里诸多诠释“气”的文字材料,大致归类为“天之气”和“人之气”;以孟子和庄子分别为代表的儒道二家的气论,共同影响了气论的后续形态发展;“文气说”最终由曹丕提出,发展成为一个包容万象而又有所侧重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17.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18.
昭君出塞     
代奚 《少年月刊》2022,(23):42-43
<正>在我国古代,为了安定边疆局势,远嫁和亲的女子并不在少数,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其中一员。王昭君本名王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她是平民之女,容貌在家乡是出了名的美。王昭君不仅天生丽质,更是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当时汉元帝昭示天下,选送秀女,王昭君作为南郡首选,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一名宫女。  相似文献   

19.
襄阳的得名有因襄山而名说和因襄水而名说。襄阳的南、西有山,却不见北部有山,主襄山说难以成立。襄水说又分汉水说和襄水说。而考古所见,在今襄阳城南的山上直至汉水边,西周以后的遗迹基本连成片,几乎没有中断,可见襄阳因汉水得名同样不成立;襄水就是今天的南渠,又称襄渠,它正好位于襄阳城的南面,从水、城的相对位置和文献记载看,襄水是襄阳城得名的依据。考古发现证实,今襄阳城区域战国时期确实有人类生活的迹象。襄阳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襄阳建城的基础。西汉前期襄阳城以县级治所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东晋以后襄阳城基本定型,并与现有城区基本重合。襄阳城经历由居民点,到军事据点和堡垒,到县、郡级治所,到大州首府,再到一般地级行政区划首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关于片面共犯,存在否定说和肯定说之争;肯定说中,对肯定的范围,意见也不一致,比较起来,以片面有形帮助犯说为可取。二、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意见也有分歧。笔者认为,宜分为两类:即以分工为标准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以作用为标准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不过第一类中只有教唆犯是法定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三、教唆犯是否具独立性和从属性的两重性,亦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笔者主张应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论述教唆犯的性质。认为我国刑法规定的教唆犯,确实具有两重性,但独立性是主要的。据此.对反对意见逐一予以适当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