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言广泛的宇宙空间,分布着无数的运动天体,它们分级组成了各种运动体系,虽然都在旋转运动,强大的离心力没有使众多天体四散开来,牛顿通过相应的探索,认为天体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以此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并推导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已经成为地球人类科学探索的共识。1913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而这个理论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认为,物体间不存在真正的引力,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9,(6):104-104
在1919年的一次日食中,英国科学家观察到来自其他恒星的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时发生了轻微的弯曲。从此,天文学家知道了宇宙中天体的引力场能使光线发生弯曲。这种被称为重力偏折的现象有时会导致另一种被称为引力透镜的效应:处于远方的明亮远景星体(比如类星体)发出的光线向距离我们较近的特大质量的近景星体(比如星团和黑洞)弯曲,这种光线的折射产生了远景星体围绕近景星体的景象,从而使天文学家能够看到宇宙角落里的遥远星体。  相似文献   

3.
爱好天文的人,喜欢凝望星空,看那点点繁星,虽不绚烂夺目,却也璀璨迷人,然而,真实的这些星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这个位置吗?完全不是!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本质和现象之间“谬以千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不计其数的星星,它们发出的星光,它们发出的一切,都被引力扭曲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假象,而且假得不得了。我们被“引力透镜”完全欺骗了。引力使光线弯曲引力透镜效应,又称重力透镜效应,这里的透镜不是指光学望远镜的镜头,而是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依据广义相对论,由于时空在大质…  相似文献   

4.
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使时间、空间弯曲的原理,此后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致密天体——黑洞。关于这种致密天体的形成,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其中心余下的恒星物质质量超过3.2个太阳质量,恒星坍缩的结果便是形成致密天体黑洞。然而一切正规天体都有一个引力作用的极限,黑洞也是如此。当一个黑洞的总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巨大引力作用使黑洞里的所有物质都以极大速度向黑洞中心聚拢,最终,所有物…  相似文献   

5.
广义相对论认为:一个物体使周围时空发生弯曲,另一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最短程路线运动,这是引力的本质。由于行星近日点移动、光的偏折和光红移三个经典相对论引力实验的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一致。因此目前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时空是弯曲的。史坦福大学以L.I.Schiff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提出一个题目为“用轨道陀螺-引力探测器B检验爱因斯坦”的实验,下面将把它称为GP-B(引力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究竟是讲什么的?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镇  赵彦霞“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1905年提出)和广义相对论(1916年提出)。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给出了质能关系式E=mc2。这两项成果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并不明显,但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却显示了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有的接近甚至达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学离不开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而引力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天体。到现在,随着相对论宇宙学进一步发展,引…  相似文献   

7.
<正>相对论是20世纪中所提出的最伟大的理论之一,不过它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相对论可以解释许多宇宙现象。如时空中物体如何运动;预言黑洞的存在;光线因引力而弯曲;水星运动的轨道等等。而且爱因斯坦的理论还产生了许多惊人的现象。例如,如果宇航员的速度相对地球来说很快的话,那么地球上的人会发现宇航员那里的时间流逝得更慢,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膨胀。  相似文献   

8.
<正>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引力被看作是时空的弯曲,并预言了引力可以弯曲光线,宇宙中存在着黑洞等等。但是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时空的本质却仍是谜团:时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时空的性质符合广义相对论?微观世界下时空和引力会是怎样?物理学家现在还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不过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于1905年和1915年分别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提出等效原理——引力效应是时空弯曲所指的几何效应,物质决定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决定物质如何运动.在广义相对论理论框架下,20世纪70年代初,物理学家进一步猜测宇宙总能量不小于宇宙总动量,称为正能量猜想;70年代末,丘成桐教授和Schoen教授用微分几何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3,(4):16-16
在一项有关宇宙理论的重要实验中,科学家第一次测量出引力移动的速度。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是科学家们1月8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的,这次实验再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物理学家SergeriKopeikin博士说:“牛顿认为引力是瞬时速度,爱因斯坦则推测引力是以光速移动的,但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测量过引力的速度。”当木星通过它前面一个遥远的天体时,通过观测射电波轻微的“弯曲”,科学家们说他们确信引力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等。他们说这个发现的误差在20%以内,他们认为这足以…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吗?     
光线能传播到无限远的地方吗?答:原则上,一束光子能够无限地传播,只要没什么东西在它的传播路径上捕获它或者吸收它。不过,光束的传播路径是弯曲的(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得出这一结论),这取决于它在诸如恒星等大型物体附近经过时的局部引力效应以及整个宇宙的引力效应。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答:大约90%的人都是右撇。人身体的一边占优势的现象起来是伴随语言的进化而来的。了高效率地交流,大脑的一边得特别适合处理语言,这导致大脑半球所控制的肌肉的协调力较差。似乎还没有更好的理解释为什么大脑右半球(控制侧身体)进化成为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爱因斯坦曾自豪地说,如果没有他,狭义相对论也会很快被别人想到,但广义相对论就不一样了。离开了他,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地建立起来。时至今天,你要是想钻研广义相对论,极可能依然会被其深奥的数学所吓倒,但其思想精髓几乎尽人皆知——引力可以解释为时空的弯曲。引力不是已经被牛顿解释得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爱因斯坦通信集、诺贝尔奖资料以及有关广义相对论的文献目录这三方面着手考察从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引力场方程后的第一年)至1920年(英国日食实验结果公布后的第一年)德国物理学界对广义相对论的态度。本文试图总结这一态度的特点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同时讨论1919年光线弯曲实验对德国物理学界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从1916年到1920年,不同于荷兰和奥地利,德国并没有出现一个以物理学家为主的广义相对论研究团体。这背后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原因:爱因斯坦的研究风格、量子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物理学的地位。而在光线弯曲实验结果公布之后,虽然支持广义相对论的德国物理学家人数增加,但坚定的反对者依然存在。实验上关于引力红移效应的否定结果也令一些人试图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广义相对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将引力场和时空结构联系起来。它指出,质量的存在导致时空弯曲(图1)。广义相对论曾给出四个著名的预言:光线弯曲、引力红移、黑洞存在和引力波存在。引力波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对爱因斯坦引力波的探测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基础探索项目之一。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是由Hulse和Taylor首先得到的。1974年,他们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被认为比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更接近客观真实。但实际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自我矛盾的理论,不可能具有客观真实性。相对论是建立在三条假设的基础上的。第一条叫“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的原话是“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这些状态的变化与以两个彼此作相对匀速移动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作参考是没有关系的”。第二条是“任一条光线在‘静止’坐标系中总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不管这条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着的物质发射出来的”,也就是说光在真空中…  相似文献   

16.
齐利 《知识窗》2011,(3):50-51
引力变脸一:一张弯曲的膜 进入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进步,出现了对引力的新解释。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现在,在探索我们的后花园太阳系的过程中,引力助推已经被证明为是一种有效的基本技术。其实在自然界就有利用引力助推的实例,比如彗星和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其它天体偶然经过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时,也会利用引力助推,从而获得更大的动力,不过它们不是特意这样做的,那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14,(6):84-84
《爱因斯坦的玩具:探寻宇宙和引力的秘密》是作者在《可畏的对称》成为畅销书之后的又一部科普著作。他从引力开始,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老人的玩具”引入作为广义相对论基础的等价原理以及时空弯曲:再由引力进入膨胀的宇宙、物质的产生以及暗物质的存在:然后再次回到引力,讲述引力和量子理论结合的问题,涉及超弦以及膜理论:最后归结到自然的可认识问题。引力是学生学物理时最先接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是由弯曲空间所产生的;而量子理论则认为,力是实实在在的并由粒子交换而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弱力是由弱规范玻色子交换而来,强力是由胶子交换而来。但是,量子理论找不到产生引力的交换粒子,而相对论也无法解释电磁力、弱力和强力这宇宙中的三大力如何通过空间弯曲发生作用。总之,物理学家因为这两个现代物理理论的尖锐对立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他们无法知道,宇宙的本原究竟是什么?他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也许我们对基本粒子和空间结构的认识还不够,难道它们的内部还存在着一种更深层的结…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100周年。上个世纪初叶发生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引发了持续至今的一轮又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浪潮,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如果说当年科学大师们在实验室和书斋中完成的科学创新,与田间耕作的农民没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