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数学教材第七册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出示口算题目。师:(出示课件)左边的学请算第一组题,右边的同请算第二组题,时间20秒,谁算得快。第一组第二组113+60=113+59=276+100=276+98=364-100=364-98=376-200=376-199=2.引导学生在计算中现“秘密”。二、学习新知,探索简便法。1.探索113+59的简便法。(1)教师板书学生的式。师:这是一些同学的计方法,你看明白了吗?他的想对吗?你能重复一下吗?(2)教师演示课件。①113+59=113+601=172②113+59=112+60=172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师:这是一棵智慧树,树上有5道算式。请同学们从这些算式中选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把学生选出的算式贴在黑板上,并说明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相似文献   

3.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4.
一、拼四边形1郾拼四边形师:你能用两个三角形拼出四边形吗?比一比,看谁做得快郾请你拼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郾(学生马上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方案,拼成的都是平行四边形郾)师:还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学生又拼出了长方形、菱形、正方形郾)师:还有不同类的四边形吗?(学生拼出了梯形、筝形,有一个学生拼出了任意四边形郾)师:你们是怎么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的?生:用了两个全等三角形郾师:筝形呢?生:也是用全等三角形郾师:梯形是怎样拼成的?生:先画一个梯形,然后剪下来,再拼回去的郾师:很好!这就是“逆向思维”郾你知道…  相似文献   

5.
案例:下面是苏教版第八册《小数的意义》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片断一]教师出示例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米?这样的2份呢?让学生观察米尺后组织教学: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分米?生:每份是1分米。师: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怎样用分数表示?生:十分之一米(教师板书:1分米=110米)师:十分之一米如果写成小数可写成0郾1米。(板书:0郾1米)读作零点一。这样的2份是几分之几米?生:这样的2份是2分米,是十分之二米。(板书:2分米=210米)师:十分之二米也可以写成0郾2米(板书0郾2米)读作零点二。这样的7份是几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你们能任意说出几个分数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2,2/5,5/6,3/4,9/25,16/33,17/40,8/15。师:猜测一下,这些分数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 哪些不能?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二、复习课实录1郾复习梳理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教师出示8∶9师:这是什么?生:这是比。(教师板书∶比)师:什么是比?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师: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那么比与  相似文献   

8.
被动的探究     
〖案例一〗这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先摸一摸、想一想,再在学习小组内谈谈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1:长方体有6个面。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  相似文献   

9.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0,(10):28-28
一、揭示课题,鼓励质疑。师:我们已经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简便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想学到哪些知识?生_1:哪类除法可以简便计算?生_2:“一些”指的是哪些?这类除法怎样运算才较简便?生_3:我想知道除法运算中除了有“商不变的性质”,还有没有其它的运算性质?二、分析比较,探索规律。教师出示复习题(2):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复习题(2)。教师板书出学  相似文献   

10.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郾播放关于黄山、泰山的录像带。配乐另解说。(创设情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求知欲与探索欲)2郾谁还去过哪些山?他们都是什么样子?你能画出简图吗?(学生动笔画一画,既增加兴趣又加深对“山”形的理解)3郾师画出“山”的简图。(课件出示)今天,丁丁和冬冬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他吗?一扮演“山”的学生出来与众学生见面,相互问候,引出“山”。山:嗨,大家好,我是山,我有许多老朋友,我把它们介绍给你们好吗?穿“峰、峡、岛、岩、岭”服饰的同学和大家见面。4郾说出带山字旁的熟字。(由旧知引出新知,为学习以下…  相似文献   

12.
《电》     
教材:六年制小语课本第一册第八课五年制小语课本第一册第四课教师:合肥市钢北小学闫彬学生:台肥市钢北小学一(一)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学句第八课“电”(板书课题)。师:我这儿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动脑想。(出示第一幅图)师:这张图上面画的是什么?生:这张图上画的是电灯。师:(板书:电灯)电通过电线通到灯里,电灯才能发光,有了电灯的照明,晚上我们可以在灯下写字、看书或做别的事情。师:谁能用“电灯”说一句话?生:晚上我在电灯下认认真真地写作业。生:天冷了,晚上我妈妈在电灯下给我打毛衣。生: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电灯下下象棋。@1  相似文献   

13.
柳静  刘北荣 《山东教育》2003,(28):47-47
[教学内容]这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柱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上的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钟面。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们知道吗?生:我认为这个图形可能叫角。(有3名学生这样回答)师:这几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角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认识角【评析】这一环节是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钟面自然地导入新课,既创造了意境,又了解了学生对角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角的初步认识1.出示多媒体课件(书中情境图)。师:同学们能不能在这些画面中也找出哪些地方存在角?生1:斑马线上有角。生2:房子…  相似文献   

15.
一、试探起点,认识人民币1.引出课题:同学们认识人民币吗?说说你们对它的了解(.板书:人民币)评析:数学“直白”也是一种美,直接引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要和参与学习的热情,揭示课题,导入简洁自然.2.认识人民币:大屏幕显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背景.师:在生活中,你们都见到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老师拿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说出它的面值,并说说是怎么认出来的?小结板书: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和图案.评析: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辨认方法.3.认识样币(.略)4.认识国徽,懂得爱护人民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1元、5元、10元等一些人民币左上角有一个什么图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要学会爱护人民币,不要损坏和弄脏它.评析:引导学生观察样币和国徽,在学生正确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自主探究,体会人民币单位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1)小组合作分类.师:小朋友,有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拿出学具人民币,以...  相似文献   

16.
卢晓莉 《成才之路》2012,(27):82-83
正一、感知(1)出示6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师: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分类吗?你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板书:曲线图形、直线图形。(2)师: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出示课件)学生举例说一说(如果出现说"球是圆形"的时候,教师出示实物请学生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学生说"球是圆形"时,教师出  相似文献   

17.
一、两位教师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断教学片断一:教师出示例题:一辆摩托3/10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师:这道题你会列式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18÷3/10)师:18÷3/10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请大家自学课本的推导方法,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任意报一个两位数,由教师组成“数字列车”。学生:(1)28,教师:28→16(2)15,15→5(3)87,87→56师:请仔细观察,第一节“数字车厢”和第二节“数字车厢”,这里有一个秘密,哪位同学能发现这个秘密?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很快都举起了手。)生:我发现前一节“数字车厢”中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就是后一节“车厢”中的数:2×8=16,1×5=5,8×7=56。师: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真聪明!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要求:开数字列车,老师说前一节“车厢”,学生马上说出后一节“车厢…  相似文献   

19.
案例 一、猜一猜 (电脑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再出示分针和时针,接着出示数字1、2、3、……、12及弧线,最后形成一个钟面) 师: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钟表)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_1:我在钟楼见过。 生_2:我在飞机场见过。 生_3:我在汽车站见过。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笔者两次执教《9加几》一课的不同感受,仅以此为例,谈谈自己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一、案例对比项目十年前的设计十年后的设计第一环节1郾复习准备(1)口答:9+(摇)=109+1+1=(摇摇)9+1+2=(摇摇)9+1+5=(摇摇)(2)看卡片口答。21()81()51()41()2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的知识。1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出示“校运会”全景图。)师问:这是学校运动会,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各自自由表达)2郾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教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第二环节1郾教学例1:9+2教师拿出装皮球的纸盒。提问:纸盒里一共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