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说《河湾》中,后殖民时期代表作家奈保尔塑造了一群后殖民社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丧失文化身份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或自我放逐,或模仿宗主国文化,在"失根"状态中苦苦煎熬。《河湾》反映了奈保尔对后殖民时期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和关怀。  相似文献   

2.
库切的生态书写氤氲于其后殖民创作之中,生态主题与后殖民主题在其作品中相互交融,具有典型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特色。以往的评论主要从后殖民理论视阈来分析库切的文学创作,而对其作品中丰富的后殖民生态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是展示库切后殖民生态关注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库切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绝非空洞地赞美大自然或将其浪漫化,而是与残酷的种族殖民战争及种族殖民统治相关联,具有明显的伦理政治倾向。通过探究《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所蕴含的后殖民生态关注,我们能够窥见库切尊重一切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容及反对一切霸权的后殖民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库切的小说《凶年纪事》植根于霸权与边缘文化语境,颠覆现行叙事模式,将文本写作立场置于南非后殖民语境中,充分借用后现代叙事策略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体现了对历史与殖民话语权威的反抗,最终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因而,《凶年纪事》所体现的是在后现代形式影响下的后殖民叙述,是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198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作为一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压迫下,她的作品流露出很深的后殖民特色。本文即从后殖民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和小说文本的后殖民性。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要么是帝国殖民的工具,要么是殖民地进行反殖民的武器。叶芝以翻译为有效的反殖民工具,将古希腊戏剧《俄底浦斯王》和《俄底浦斯王在克罗诺斯》译成现代英语剧本,将一个古代被殖民民族的剧本译入英国殖民者的语言,并加以爱尔兰化改写。本文从后殖民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对叶芝翻译这两种希腊戏剧的原因和策略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后殖民文化翻译,是爱尔兰后殖民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文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政治批评理论 ,本文通过《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这两本里程碑式著作 ,分析了美国学者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和“文化批评”的理论 ,认为赛义德的理论建树奠定了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盲见” ,因此不能忽视其理论中缺乏一致性和启示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E·M·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长期以来被作为反殖民的经典文本来阅读,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兴起,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的发表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角度,作为一个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作家,福斯特未能避免西方集体意识的影响。对《印度之行》的重新解读证实了小说描写中存在着明显的东方主义话语,西方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体现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西方人,E.M.福斯特不可避免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并无意识地给其代表作《印度之行》带上了后殖民意识。其作品在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后殖民意识,表现出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歧视与偏见。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殖民主义可谓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和新颖。这里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汤婷婷的经典之作《女勇士》进行批评实践,给予这位处于双重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多丽斯·莱辛的《饥饿》收录在她的《五部短篇小说》中,发表于1953年,是她后殖民主义小说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部。此论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饥饿》是一部后殖民主义短篇小说;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后殖民主义的总的观点并具体介绍萨义德和巴巴的后殖民理论提出了此论文研究的理论基本原理;第三部分运用了后殖民理论分析文本,主要关注了莱辛的叙事策略和牙巴乌的身份探寻。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著名学者赵希方先生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紫颜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颜色》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文坛。小说深刻地描述了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而崛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致力于寻求建立一种适应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为解读《紫颜色》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邵光学 《考试周刊》2008,(53):127-128
《乐园》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获得诺贝尔奖后写的第一部作品,一经出版便轰动美国文坛。小说深刻地描述了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而崛起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致力于寻求建立一种适应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为解读《乐园》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远航》借助旅行叙事书写了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远航》所彰显出的菲勒斯文化(父权文化)对女性、西方中心主义对殖民地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环境的非生态正义。揭示后殖民观和生态女性意识,也可为读者展现出菲勒斯文化压制下的女性和帝国霸权统治逻辑压迫下的殖民地与自然环境屈身为缄默"他者"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萨尔曼·拉什迪在当代文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并且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午夜之子》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以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分析《午夜之子》中体现出的作者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及他对第三世界女性问题等的关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帝国主义影响的衰落;父权制影响的减弱;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女性的关系问题。通过分析解读,总结出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提出第三世界女性想要获得全面解放,就需要反抗帝国主义、父权制及第一世界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20.
陈映真的《华盛顿大楼》系列商业小说和1983年后发表的政治小说,致力于描写消费文化和严酷政治对台湾社会的侵蚀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殖民现象。陈映真对台湾社会后殖民状况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将质朴淳厚的台湾乡土看作是台湾社会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