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 re mi》是源自于美国经典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首适合儿童体验音乐元素的优秀作品。教学中把《音乐之声》中玛丽亚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唱《do re mi》作为欣赏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主要描写了修道院里的阿比斯院长指派见习修女玛丽亚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的曲折、感人的故事。解读电影《音乐之声》,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的教育管理。拟对影片中体现的修道院院长、女主人公玛丽亚、冯·特拉普上校的教育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对现实中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年级:初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分析:《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的电影音乐故事片。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教师玛丽亚用音乐启发教育孩  相似文献   

4.
电影《音乐之声》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在国内是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最近我再一次观看这部影片,男女主角对孩子们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发了我的思考。玛丽亚是修道院里的一位见习修女,经院长嬷嬷推荐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里,给他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玛丽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修女,她热爱大自然,歌唱生活,积极向上,在修道院里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了。比如在进行音阶练习时,我先让幼儿听故事:有一只小老鼠经常到一间很漂亮的屋子里去玩耍,因为那间屋子里有一个奇妙无穷的楼梯。这楼梯只有七步,小老鼠上楼梯时,每上一梯步就会发出一个声  相似文献   

6.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电光闪烁,雷声轰轰,暴风雨骤然而至的夜晚,担惊受怕的孩子们一个个挤到家庭教师玛丽亚的身旁,年龄小的还吓得直往被子里钻。这时,玛丽亚说:“要是有什么事让我不痛快,我就去想美好的东西。”并且真诚地告诉孩子们自己喜爱雨后的玫瑰,小猫的胡须,锃亮的铜壶,暖和的手套,还有那松脆的苹果酥……她那朴实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神情,把孩子们给紧紧吸引住了,他们也纷纷说出各自喜爱的好东西:小柳树、小白兔、圣诞老人、巧克力,还有大姐姐的“来电报”。当他们沉浸在  相似文献   

7.
12月3日晴王蒙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其中最不该缺少的就是音乐。音乐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唤起人们某种心境的魔力。我自己是喜欢音乐的,上高中的时候喜欢听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喜欢钢琴弹的《致爱丽丝》,轻轻缓缓地敲击自己的心扉。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听到陈美的小提琴就疯狂地喜欢上了,常常晚上睡觉时戴着耳塞听小提琴声,  相似文献   

8.
黄秀珍 《山东教育》2012,(17):52-53
一、学会倾听。优秀的音乐作品经常响起,就能吸引学生的耳朵。我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兴趣,让音乐似春雨般慢慢滋润学生心田,进入音乐世界。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我先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悠久历史,观看黄河壮阔景观,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性体验。然后让学生听着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看着船夫们同风浪搏斗的画面,朗诵光未然激情澎湃的《黄河颂》诗句。丰富的文化激活了学生的音乐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影片《音乐之声》中女主人公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指出该片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塑造了玛丽亚这一完美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爱与追求是通向和谐幸福之路。作者同时也指出,玛利亚是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的继续和延伸。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声音     
《留学生》2006,(1)
生平酷爱音乐,而爱之最爱则是《梁祝》。《梁祝》曲调缠绵悱恻,优雅抒情,将一个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寓居美国的著名钢琴家马思聪曾满怀深情地说:"听《梁祝》实则听中国,其每一个音符都滴沥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听梁祝实则听中国",直到自己也身处异国他乡的悉尼,方才真正理解那句话中蕴含着的无尽思情。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想穿过环形码头到"白帆"高扬的悉尼歌剧院去看看。刚刚走进地下通道,便听得一声美妙动听的《梁祝》。这声音吸引了我,顺着琴声找去,只见一  相似文献   

11.
上周末,带女儿去了上海图书馆.我知道,那儿不会清幽,因为爱读书的人,总在那儿.去的次数多了,会发现许多人看着面熟.但无论怎样,那儿永远是繁华都市中最安静的角落,那份静,着实让人喜欢. 进了图书馆,女儿也没在图书馆的终端查找书号书架信息,就乐颠颠进了中文外借室,独自去找她要借的书了,前两天就听她嘟嘟说要来找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老人与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看着她快乐地进入中文外借室的身影,觉得欣慰,因为让孩子爱上阅读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之声》已经出到整整500期了,一本一本的刊物摞起来可以摞到很高。500期的刊物,经我主编的就有300多期。纵览一期接一期的《黄河之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原创是《黄河之声》的一种品质,为一篇篇原创作品开辟了自由呈祥、多姿多彩的园地。这在很多人、很多地方热衷于炒冷饭、翻旧片、吃剩餐,怎么快、怎么简单、怎么省事就怎么来的音乐娱乐时代多少显得有点自苦和清高,但《黄河之  相似文献   

13.
正《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的确,音乐是神奇的,它不但可以表达人的情感,还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心生愉悦或产生伤感。美国一项实验证明,音乐还能够让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高专注力;让人变得期待交流;让人减少挑食;促使  相似文献   

14.
正翻开新年的日历,《黄河之声》已经正式出版477期了。回首过去岁月中走过的60年的长路,接近500期的《黄河之声》承载了太多的成长故事、艺术珍藏、音乐理论探索。一个花甲子的轮回,一茬又一茬《黄河之声》人用辛勤的劳作、真诚的付出、执著的探索把一本在小范围内交流的薄薄的32开本季刊办成了一本每半月出版一期的厚厚的超大16开本且已发展到全国各地的主流音乐期刊。这让很多唱衰期刊,原本不看好这本刊物的人士大跌眼镜。客观地说,近年来《黄河之声》与所有期刊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一)音乐音乐是可以调整人心情的吧。听热情奔放的音乐你会快乐,听低沉哀伤的调子你会忧伤,听宁静舒缓的曲子你的心情会变得平和。但很多时候,我会为我喜欢的音乐感动。比如我喜欢的歌手坂本真绫,她的歌有着很强的画面感。《指轮》里我可以听到时间滑过了缝隙;《狼雨》里我可以看到露珠滴落到水面,然后扩开一圈圈的涟漪;《青之森》里,小溪静静地流淌,青山默默环绕。坂本脆脆的声音就如那个痴痴的小女孩,在我眼前睁着大大的眼睛,期待回音。音乐在我们的心灵上舞蹈,内心深处,我为它感动。(三)朋友拥有他们我就拥有了很大一笔财富,我说。记得那…  相似文献   

16.
杜文辉 《教师》2011,(7):120-120
对教师的懵懂认识缘于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听着宋祖英的天籁之音,看着美妙的画面,教育成了我心中神圣的风景……那时,教师是我心中的圣者,我在梦中仰望,忍不住呢喃,将来怎样做一个诗意的人呢?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泉是用来听的。听,音乐老师从一个音符到一首歌,从《摇篮曲》到《欢乐颂》,让我们感受音乐的动人。听,语文老师那清脆的朗读,让课文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严曙 《中学生百科》2011,(17):50-51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我很喜欢听周杰伦的这首《蜗牛》,虽然在读高三,但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  相似文献   

19.
樊国娟 《教师》2013,(33):57-57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音乐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歌曲《哆来咪》,它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于是,我就给学生介绍了音乐片《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还利用课件播放了影片片段和影片中的几首插曲。动听的故事、精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深深抓住了学生的心,也抓住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20.
“家教”是指“家庭中的或由家庭组织的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的或同质化拓展性教学活动。“家庭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家教活动的人。家庭教师自古有之,只是今日的家庭教师已非昔日的家庭教师。昔日的家庭教师,是指从事家庭教育的职业人,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固定而又自由的职业。如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女主人公玛丽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